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

“巨婴”是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2012年提出的,他将“巨婴”定义为心理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以前的成年人,并认为这些人普遍具有病态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的心理,这些心理造就了当下的“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家庭”和逼婚等现象。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婴儿。但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在于足够成熟,足够强大,以及足够独立,能够压过心中婴儿人格,不让他失控。要在巨婴长大之前,把他扼杀在摇篮。

2020年的贺岁剧《囧妈》,刚开始看以为是爱情片,继续看以为是亲情片,后来以为是喜剧片,最后,慢慢流泪了,从母亲对儿子大事小事的控制,到儿子的恐惧崩溃逃离,彼此都觉得"我是为你好",却永远争吵不断,这是多少家庭的映射。

原来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教育片,教给我们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包括我们和自己的孩子,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父母和他们的上一代……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1张图片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或许在妈妈心里,孩子永远停留在未成年,只有等到妈妈真正意识到,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之后,才能明白,放手也是一种爱,唯有把控制转化为爱方能化解亲子冲突,真正走出"巨婴"模式。

《囧妈》选在大年初一网上公映,打破了一直以来在影院看贺岁片的习惯,带来更多新的体验,尤其和不愿去影院的爸妈一起看,增加了许多温馨,添加了一些温暖,观影过程笑中有泪,泪中有笑,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影片。

影片选择了两条线来开展。一条主线是徐伊万和母亲的亲子关系,他阴差阳错之下和母亲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绿皮火车,一路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副线是伊万和妻子张璐的感情问题,两条线齐头并进,展开了一系列精彩搞笑的故事场景。影片看完,我们深度了解了,原来母与子都是“巨婴”。

1.每一个家庭都上演着亲子冲突的大戏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2张图片

徐伊万要出差,找妈妈卢小花拿护照,却鬼使神差地坐上了去往莫斯科的火车。其实他仅仅是去拿护照,然后就准备飞往纽约的,和妈妈卢小花大吵一架,下车之后,徐伊万从口袋了摸出了妈妈偷偷放在口袋里的大白兔奶糖,一丝温情涌上心头,妈妈终究是爱他的,"爱"促使他登上了陪伴妈妈的旅程。

在车上,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徐伊万,往他嘴里不停塞小番茄,鸡蛋,还煮各种汤一定要喂他喝,瞒怨他从来不听自己发的微信语音;吃饭时,不断地询问他,"为什么还不生孩子?是不是和张璐感情不和谐?"妈妈这一系列动作下来,不免让我们网友惊呼:我们拥有世界一模一样的妈。

妈妈的台词更是经典:"你是我儿子,我不管你,谁管你?"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3张图片

对妈妈来说,四十多岁的徐伊万依然还是孩子,妈妈自始至终都想控制他、改造他,想尽一切办法让伊万听她的,同时把伊万变成她理想中的模范儿子。

妈妈的爱密不透风的包围着徐伊万,让他喘不过气来。

终于,徐伊万在争执中说:

在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难道你就没有发现,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至此,亲子关系大冲突爆发。

伊万想挣脱母亲卢小花的控制,而母亲想把伊万牢固的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增加安全感。其实,母亲卢小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她不自觉地把感情转移到了伊万身上。

其实,在家庭关系中,越控制,越失序。

小到个人,大至世界,无时无刻都有控制不了的事情发生。

某高校禁止新生带电脑,因为新生一进入大学校园,不太容易控制,于是想到这种方法来控制这种状态的发生。但是,控制就可以了吗?学生不带电脑,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比如网吧等方式解决上网问题。

家庭中,控制欲望强的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于是,不停地喂孩子;担心孩子穿不暖,于是给他加衣服;担心孩子迟到,于是每天催促孩子……长此以往,控制欲望越来越强,亲子关系越来越差,而处在弱势的孩子则一点自主权都没有。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如果我们太考虑别人,就会失去自己的节奏。失去了自己节奏的原因,源于身边有一个控制者,控制者将他的意志强加给你,处处干涉你,入侵你,而你的节奏一再被打乱。影片中卢小花就是那个控制者。

很多心理求助者都说过一句类似的话:人生最大的噩梦是,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要纠正一下。并且,要你必须按照他的来,否则不罢休,一件小事的纠缠,都能发展到要你死或他自己去死的地步。

这种模式存在于千千万万的家庭中,阻碍着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上一辈父母关系。

自始至终,我们都应该认清,爱是哺育,而非意志的强加,也绝非控制。

2.伊万和张璐的婚姻危机也来自控制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4张图片

影片开头妻子张璐要和伊万离婚,他身处婚姻危机,又濒临事业破产,焦头烂额,不知如何处理。当他把修好的台灯给妻子张璐时,张璐说了一番话,在之后被伊万用在了母亲卢小花身上。

张璐说:

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原来,伊万一直在控制着妻子张璐,希望张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同时他也希望张璐活出他所期望的模样,就这样,两个人渐行渐远,直到面临离婚,伊万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随之他想到的却是张璐出轨,移情别恋。这些都是出于自私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的爱对方。

其实,伊万的表现一点都不奇怪,他与母亲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已经不自觉的沿袭了母亲的做法,想尽一切办法控制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却丝毫不考虑被控制的人的想法和情绪。

武志红老师说"为什么关系越近的人,就越是难说话?"因为所有纠缠情绪的缘起,都是因为"高期待"。母亲对儿子的期待达不到时,就会情绪崩溃;夫妻中,一方达不到对方的期待时,就会冷言冷语相待;当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待时,家长就会抓狂,生气,大喊大叫,"我是为你好"便不断地充斥耳边。

当我们没有活成对方心中期待的样子,我们就会失望,当这个失望日益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

这世界上最可悲的是,父母在等着孩子感恩的时候,孩子在等着父母道歉。 而最终,谁也没有等到。

其实,我们等待的,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彼此,而是我们头脑中的父母,孩子、夫妻。我们不愿意接受过去、不甘心平庸,于是就一直都活在期待中,而最终,期待就会让我们失去现在和未来。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5张图片

3.走出“巨婴”模式的工具,是独立并活出自我

前面说过: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伊万的妈妈卢小花说,伊万小时候,自己被伊万爸爸喝醉酒毒打,伊万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那一刻起,卢小花告诉自己,"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你而活"

母亲卢小花活不出自己的精彩,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够生活幸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此,伊万处处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中。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6张图片

母亲为什么把希望寄托在伊万身上,根本在于她曾经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却没有实现,四十八年前,有一场代表中国大使馆的演出,辛辛苦苦排练了四个月,而作为主唱的卢小花迟到了,所以她的主唱被取消,这成为了她一辈子的遗憾。

自己愿望没有达成,卢小花把愿望压在了伊万的肩头,伊万背负着母亲的愿望,一直在负重前行。

有一个网友讲起她的生活,很辛酸,母亲是教师,处处拿她和自己的学生比,学生一代比一代强,她早已被母亲的学生拍在沙滩上。她不断地做着高考梦,整整做了20多年,她希望成为妈妈心中最优秀的孩子。

妈妈对女儿有着很高的期待,妈妈没有自己的追求,就把追求放在了儿女身上,想通过儿女实现自己的追求。那不就是流行语说的"孩子因成绩不好,被妈妈骂笨鸟,孩子说,妈妈是第三种笨鸟,自己飞不起来,就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吗?

事实上,有多少家庭已经走入了这种模式。

前段时间,一男子在大街上打骂母亲,向母亲要钱两万元,母亲申称没有,该男子要母亲去向亲戚借,母亲不答应,该男子对母亲又拖又拽,又打又摔。触目惊心又让人心酸, 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中国式"巨婴"吗?男子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母亲身上,自己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和后果,慢慢活成了让人讨厌的人。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7张图片

在伊万和母亲经历过生死考验后,母亲顿悟,伊万已不是小时候的伊万,儿子也有自己的人生。伊万想尽办法帮母亲实现了在莫斯科演出的愿望,自此以后,母亲卢小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地去各个国家演出,也不再控制伊万,而伊万通过与母亲的和解,也达成了与妻子张璐的和解,三个主人公都活出了独立的自我。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8张图片

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与家人和解呢?通过影片我们应该看到,其实关键点就是走出“巨婴“模式,以下有三点具体措施可以借鉴:

① 及时觉察

一方生气是因为家人的的期待超出了他本来的样子。这时,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假如我处在这样的位置,会如何处理?如果明白了原因,就不会生气了。

②放下

我们要放弃成为完美孩子,父母放弃成为完美父母,接受已经过去的一切,才能真正活在当下,以及真正拥有未来。

③ 给予

遇到事情时,我们要“共情“,要好好说话,不要一说话就生气,就大吵大闹。试着去理解父母,理解孩子,理解家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让我们的亲人体会到“被爱”与“被尊重”,一切均会和解。

我们要和解的,不是我们的父母,而是和我们自己。

我们不是要放过父母,而是放过自己,并与父母双双走出“巨婴“模式。

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巨婴”角度解析《囧妈》:摆脱控制、活出自我,方能达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