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性的教训:我的第一次邮票交易

文/崔三扯 20160901

明天要参加注册岩土的基础考试了。不得不说,这类基础知识考试还得趁早:工作整整八年以后,我实在提不起劲头回去复习数理化以及若干若干力学的基本理论了……管他的,去年财政部给了个大利好:基础考试可以像股票打新抽奖一样低成本了——30元考一次,还比不上打车去考场的车费——也许这也进一步降低了考试的通过率,毕竟放弃考试的成本变得更低了。

前些日子雪球上看到求助帖,问的是股票和邮票的差异。我忽然想起那时搬家从南宁扛回去的一堆劳什子——其中的一个纸箱再次跳进了我的记忆。

那是我极其失败的第一次投机行为——2010年,中国邮市迎来了一个久违的大牛市。本来,集邮之于我,只是一个儿时遥远的兴趣。那一年却随着市场忽然唤起了热情,不单热切关注发行邮票的题材,更有一种跃跃欲试分市场一杯羹的幻想。2011年上半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最后一期以邮品作为末奖的有奖明信片,奖励的邮品就是第六期木板年画小版票,简称“丝绸六”。

博傻,当这个“傻”是别人,我们沾沾自喜;是自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愿承认这一现实,我们喜欢归因于运气等等外界因素——我正是这样。邮票还没发行,我就在淘宝以30元一枚的价格预定了一整箱——200枚,6000元——我记得,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分析了“丝绸六”的邮票贩子成本,大约在8元左右,我还嗤之以鼻,相信随着那时市场的水涨船高,有更傻的人接盘,能让我获利超过30%以上。

一周后,我捧着一纸箱的邮票回了家。从箱子搁在家里的地板开始,价格就开始掉头向下,两个月后,已经腰斩。我傻眼了,我那时跟我老爸抱怨了半天,分析了一遍又一遍的题材——没用,我就是那个傻瓜。

之后的两年,我都在不时关注价格,直到我慢慢把这点事情遗忘。2016年7月的时候,我无意中又在网上看到了这个东西,它真的比我的买价上涨了30%!我很兴奋,立刻给老爸打了电话,老爸问我:“谁来接盘?你可以卖给谁?”

我只觉得一盆冷水淋了我一个机灵,尽管我那时还假装很镇定——回到那个帖子,邮票和股票有啥不同?最大的差异就是流通性——类似藏品一类的许多流通性差的东西相对缺乏市场,难于迅速变现,专业炒家不会接你的高位盘,而找到下一个业务玩家又不是业余的投机者所能实现的——所以很遗憾,博傻博到了自己,成就了最大的傻瓜。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通性的教训:我的第一次邮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