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兩個世界里

      跟好久不聯繫的朋友,在網上聊天。把這段日子自己的事情,像講故事一樣,徐徐道來。講完竟然覺得有些味道波折,是個不錯的故事,可以寫下來。不過有種感覺,剛剛發生的事兒,不沉澱一下,就像是寫歷史,離得太近了會看不清,寫不深刻。只當算回憶下,加深記憶,按住不表了。

      在聊天中,和朋友的感覺一致,我似乎越發的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了。這樣的生活之前我是排斥的,但就像是歷史必然的抉擇(還是偶然的選擇),最終不知不覺中我走向了虛幻。虛幻這個詞,也許不是很準確。這裡是指我的精神世界。它不真實,沒有用,看不見也摸不著。是由思想、感悟和感動組成的。比如讀書,聽音樂,思考,寫文章,從事這些活動帶來的精神愉悅,構成了我的精神世界,我稱之為“虛幻”。“虛幻”這個詞像是個貶義詞,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暫且用它來表述。也正因為它的負面性,我才更加的想用它。

      最近像是開了悟,越發看事物不同以往。就說普遍認為無趣的,消極的事情,現在我看都有它可取的地方,甚至可貴。比如“無所事事”。在這樣一個焦慮的時代,無所事事太奢侈了,所有人追求的都是快,再快,更快。誰要是無所事事,是會被鄙視唾棄的,常被稱作浪費生命,虛度時光。然而,梭羅的《瓦爾登湖》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好吧,原諒我,找了一下午,沒有找到原文,只能待日後補上。大體意思是,梭羅坐在窗邊,無所事事,從清晨到傍晚。他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反而很享受。他認為與自然的融合,就這麼無所事事下去,很有趣,也很值得。這,正是我所想表達的。)

     再比如說“揮霍”。往往是用來表述一個人對資源的不珍惜,過度使用,比如金錢的揮霍。有人到某地旅遊,因為航班延誤,要多停留半日。一般人會失望,不高興;而他卻說,好呀,我又有一下午的時光可以揮霍。在她看來,“揮霍”絕不是消極的,無意義的,那是他嚮往的,是高貴的。

     因此,我堅定使用“虛幻”來描述我的精神世界。

     這樣我就有兩個世界:一個真實的世界,一個虛幻的世界。在我真實的世界里,我吃飯,睡覺,做工作,是生存。我去表演,去假裝,扮演著不真實的角色,放佛我很虛幻。在我虛幻的世界里,我愉悅、抒情,快樂的哭泣;我用心生活,大膽曝露,活出真實的自我,是生活。於是,虛幻和真實兩個空間我的感受上互換,彼此映射,對稱融合,才我的生命得以平衡。我想,這樣很好。


後記:

在百度百科中,查找虛幻的定義,有如下描述:

虚幻是与现实对立,又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距离我们近的东西或事物我们叫它现实,对于遥远的难以接触到的我们叫它虚幻,当我们接近它时,它就变成了现实,虚幻并非不实际,只是我们还没有接触或实现它而已,我们的生活也有虚幻构成的部分,像昨天与明天的事我们现在接触不到,它就是虚幻的,到了明天,明天的事成为了今天的事,它能被我们接触到,那它现在就成了现实,虚幻与现实是不断转换的,今天成了昨天,昨天的事与物就成了虚幻,永远接触不到了,如果昨天死了某人,那其也永远不存在了;再者,鬼神、仙佛则为对客观世界虚幻的假设意识。

可見,世界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我很欣慰,走在了前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在兩個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