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的旅行记录本——电影《白日梦想家》影评

空白的旅行记录本——电影《白日梦想家》影评_第1张图片
简洁干净的格陵兰岛

空白的旅行记录本——电影《白日梦想家》影评

                                    韦谋

              (1)简介

    《白日梦想家》是2013年的一部高分力作。影片主旨立意积极向上,通过主角人物沃特的转变,让人思考是否应该跳出温暖的室内,冒险去感受外面的风雨,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

      影片中给我们展示的大量的美丽风景,有干净整洁的格陵兰岛,有火山喷发的冰岛,有人烟稀少但干净舒适的公路,有波澜汹涌的海面,铁锈斑斑、拥挤而温暖的渔船,还有残雪消融、枯草苍劲的山脊,美景十足,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大餐。片中还有《Step out》、《Stay alive》、《Far away》等插曲,美妙音乐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伴随音乐轻松地品电影。

      有意思的是,奥斯卡影帝西恩.潘(Sean Penn)在影片重饰演的配角,正好是名为西恩的神出鬼没的摄影师。

                (2)生活的枷锁

      作为一个平淡无奇甚至是无聊、沉闷的人,是如何打破生活的牢笼、出去冒险,寻找生活的真谛,在沃特买了去格陵兰岛的机票、办了加急护照那一刻,他迈出了第一步。冲上醉醺醺驾驶员的飞机、跳入有鲨鱼的海面、在冰岛高速公路上溜滑板、独自攀登喜马拉雅山,虽然他走出的每一步都是被迫的,但他毕竟突破了自我,变成了一个敢于冒险的人。

      和沃特一样,我们不能够任由自己内心的束缚,抛弃现有的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工作、家庭、经济条件的种种限制,绑住了我们想要飞翔的翅膀。 

      42岁的沃特是《生活》杂志的的底片经理,他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工作了16年,过着波澜不惊、单调无味的日子。他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公司职员,爱发呆,做着各种各样光怪陆离、怪诞离奇的白日梦。

      其实,沃特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个缩影。我们和沃特一样每天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抛开工作、去寻找自己心里的生活。我们怀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却常常因为生活的困阻,没有机会实现。我也曾经做过很多白日梦,梦见自己在寂静的舞台上深情弹唱自己原创的歌曲,梦见我大汗淋漓、甩开身后的对手而冲过赛场的终点线,梦见我身为百夫长,率士卒在寒冷的边境上捍卫家国的尊严……然后,一切都只是年少时的梦想,随着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生活的压力逼迫我们成为各行各业的各种岗位上的“螺丝钉”人员。

      关于旅行,沃特有一本父亲送的欧洲旅行记录本,几十年后它仍然是空白的。我也曾经有过旅行之梦,去北欧的瑞典感受维京人留下的豪迈气息,去罗马角斗场体验曾经的盛世和衰败,去耶路撒冷看看朝圣之路,去四川色达感受生命的消亡和灵魂的洗礼。但我一直缺乏一个迫使自己上路的客观理由。

      沃特平淡如水的日子被打破于他42岁生日的那天。他所供职的杂志公司即将被其他公司并购,人员方面会进行大幅度裁员。沃特为了《生活》杂志最后一期的封面图片的底片,踏上了北欧、中亚的寻找摄影师西恩的疯狂旅程。

                (3)西恩

      影片通过大量的侧面描写,已经给迟迟未出场的摄影师西恩赋予了丰满的人物形象。西恩是个疯狂、执着的摄影专家,他性格古怪,虽然在摄影行业享有盛誉,但为人却很低调,不搞社交,不阿谀奉承权贵,西恩只沉醉于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和癫狂之中。

      影片中有提到,西恩不使用手机来联系外界。而且他坚持使用胶片来拍摄照片,古板而守旧。这么古怪的一个人,似乎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中吧!然而在沃特的“寻找西恩”的一系列行程中,透露出西恩并不是一个高傲自负的人,相反,他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与日常酗酒的直升机驾驶员、格陵兰岛旅馆的老板、厄基斯纳克号渔船的渔民、阿富汗的村民都有着很融洽的关系。他常常教人拍照、送蛋糕给渔民、拜访一些他尊重的老太太并夸赞她们的厨艺。

      影片还提到,西恩虽然与《生活》杂志有着生意上的往来,但他却从不与《生活》杂志公司的高层有联系,他反而与《生活》杂志公司里的沃特这样的底层职员保持着电话、电子邮件、邮寄等方式的沟通联系。

      一句话,这位为摄影而癫狂的摄影师,他为自己而活,为摄影而努力,无拘无束。

      在冰岛的艾雅法拉火山爆发时,沃特曾亲眼看见西恩站在飞向火山爆发口的双翼飞机顶上进行拍摄工作。这是个疯狂无比的艺术家。

      在大量的衬托之后,沃特走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地里打电话时突然偶遇了这位传奇人物西恩,西恩只是平静地说了句:“兄弟,小声点,我在工作呢。”

      当沃特问到在看见雪豹最美丽的一刻你在做什么,西恩平静地说:“最美的那一刻我不会拍摄的,我不会让摄像机影响我欣赏美。”经典至极!享受大自然的美丽,而并不是拍照下来以向他人证明。我有一个朋友,他旅行时从来不带相机,他说:“我是去欣赏希腊的文化,而不是向别人证明我去过希腊。”此言不虚。你是为了享受北京的美味烤鸭而走进这家店,而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你吃过北京烤鸭。

                (4)第25号底片

      影片中,关于西恩寄来的第25号胶片底片,影片花费了大量篇幅,因为是《生活》杂志社濒临倒闭的最后一期刊物,西恩提议杂志社采用他的第25号底片作品作为杂志的封面,声称是他最好的照片。西恩把底片寄给了沃特。

      然而,沃特等人却找不到了第25号底片。从此,沃特踏上了满世界寻找西恩的旅程。关于这张“史上最美照片”是什么内容,影片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因为底片已经遗失了,照片是何内容已经无从知晓。这个布局合情合理,同时又吸引着观众的兴趣。

      在喜马拉雅山上见到西恩时,得知沃特遗失了底片,西恩淡淡地说:“那真是太遗憾了,那是最美的一张照片”。问及照片是什么内容,西恩笑着说:“是无比美丽的雪豹。”

      在沃特失而复得得到底片后,他交到了骄傲的公司并购过渡期经理泰德面前。此时沃特已经得知自己被解雇,但他寻回了第25号底片,千辛万苦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也无心再关心底片的内容。

      在杂志最后一期出版后,沃特和谢丽尔在街上发现杂志的封面竟然是沃特。这一刻,答案终于揭晓。照片上,木讷的沃特坐在《生活》杂志公司门前的广场上,在来往熙攘的人群里专注地对比分析着一大版的底片,他处于忘我的欣赏状态之中。这一幕,确实是很美的一刻,西恩果然是善于发现美。

      谢丽尔问沃特要不要买一份杂志,沃特拒绝了。此时,沃特的做法映衬了西恩之前的说法: 最美丽的一刻,不需要刻意去保存以证明。曾经有过最美丽的一刻,足矣。

              (5)钱包

      在《生活》杂志公司即将倒闭之时,西恩给沃特寄来了一些底片和一个钱夹,声称第25号底片是最美的,建议用于杂志最后一期的封面。然而,沃特和同事发现底片板块中唯独缺少了第25号底片。

      在沃特心灰意冷回到家时,他把钱夹里自己的名片取出,把钱夹顺手扔进了垃圾桶里。

      而在喜马拉雅山上问了西恩,沃特才得知第25号底片就在钱夹里。因为第25号底片最重要,所以西恩特意不把它和其他底片放在一起,还用钱夹来放好它。钱夹起的作用是包装、点缀第25号底片。钱夹只是一个载体而已。这个做法,也正好符合西恩这位摄影大师的风格。

      还好沃特的母亲细心,她把沃特扔掉的钱夹捡了起来。故事得以延续。

              (6)钢琴

      钢琴是沃特的父亲送给母亲的礼物,是感情的寄托和象征。沃特宁可因为存放钢琴而去另外租一套宽大的公寓,也不愿意将它出售。

      沃特无意中发现其他底片上的弧线轮廓以及钢琴扶手的那个小缺口,得知西恩曾经来家里拜访过他。沃特母亲还用西恩的相机拍摄了这台钢琴。

      可以说,这台钢琴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说明西恩曾经来家里拜访过素未谋面的沃特。西恩赞赏了沃特母亲的蛋糕,称可用以向阿富汗军阀的守卫军人示好。后来沃特从阿富汗攀登喜马拉雅山也采用了西恩的这个贿赂招数。

                (7)爱情

      沃特暗恋新来的女同事谢丽尔,但他没有勇气向她表白,只能通过社交网站去和她互动。这就是为什么连给她发一个笑脸表情,他都一再犹豫不定,毕竟是同事,如果失败了以后可能会很尴尬。

      沃特在冰岛时用橡皮人和三个当地小孩换了一副滑板,因为谢丽尔的儿子喜欢玩滑板。

      沃特最终赢得了爱情。然而,这并不是该部影片的重点。

              (8)转变

      影片中的转变内容主要来自沃特。他从一个每天记账、冲洗胶片、发呆做梦的无聊之人,变成了一个富有冒险精神和挑战自我的勇敢者,矮小瘦弱的身躯里填满了冲劲。这与《生活》杂志的座右铭是相符的——“冲破艰阻、身临其境、感受生活”。

      影片最后,谢丽尔、沃特都退出了社交网络。与其在网络中寻找人生的方向,不如好好珍惜和享受这个真实的世界。

      沃特从阿富汗回到洛杉矶时被警方拘捕,所以社交网络的联系人托德.马哈终于有了出场亮相的机会。影片借用托德之口,对沃特说:“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很无聊的人,但实际上,你就像印第安纳.琼斯一样喜欢冒险,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我都忍不住插嘴进去说:“对!他就是一个木讷、发呆做梦的人!”

      但此时沃特已经成功地改变了他的性格和眼界。这也正是影片带给我们的主旨。

溜滑板的沃特

你可能感兴趣的:(空白的旅行记录本——电影《白日梦想家》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