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掌握了很多知识,依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我关注了20个左右的公众号,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信息,有信息推送就会看下,重点关注的几个都会打开,其它的看文章标题觉得好玩有趣有用的就会看下,好像生怕自己错过某些东西,到头来我学到了什么,我的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前两天写的我买保险的经历,好友丹跟我聊她买的保险,她说之前学过保险知识,买保险之前还研究过,可是还是买到坑里了,现在打算退保。

《请停止无效努力》中讲到我们要具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

现在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能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学得越多,浪费的时间越多,还会让我们产生挫败感。

如何避免低效学习,在碎片化的环境中保持思考?唯有建立知识体系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你想学习如何与客户打交道:

看微信公众号“与客户见面之前,可以先对着镜子给自己做个增强信心的姿势”,很有道理,收藏;

资深同事说“介绍公司的时候,要多强调我们很牛X,客户才会买我们的东西”,赶紧记下来;

刷知乎,看到“与客户沟通的时候,不要总是自己说,而要多提问、让对方说”,很不错,记笔记;

……这样,你很快记满了成百上千条知识,你不停地学习,不愿放过任何渠道收集来的任何知识。一段时间后,你突然觉得:啊!为什么有这么多要注意的?我学不完了,好挫败。你之所以会对这些碎片信息孜孜不倦、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要记住,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知识结构。

倘若你能够知道,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无外乎三个方面:信心、能力、匹配,就不会有上述情况。

你也不会再有这种信息饥渴,因为从这三个方面,完全可以自己推出上面那些小技巧。

比如,做一个提升信心的姿势是为了给客户信心,

介绍公司的牛X是为了证明公司能力,

而多提问呢,则是确信我们的产品/服务能够匹配客户的需求。

知识体系,能帮我们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相互间的联系、举一反三,从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反应、最终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有知识架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那么,如何建立出这种知识体系呢?

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关系?

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建立知识架构的时候,什么是靠谱且高质的信息源呢?答案是: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

专家:你摸索数月而不得入门,可能还不如专家跟你讲1个小时收获更大,因为他/她研究很多年了。通过专家跟你讲,你可以直接借用他们的知识体系。至于说,去哪里找专家,现在社交网络这么发达,还有不少付费咨询的互联网产品,只要领域不冷门,不会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专业网站:如果你找不到专家,那你还可以在知乎、Google、Quora、Wikipedia或者其他靠谱的网站,找到相关领域的信息。

经典书:经典教材不读,就很难建立起知识架构

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

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

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首先,把你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在手机里,用什么软件都无所谓。记的时候不需要组织语言,记关键词就可以,这样最快。如果是微信文章里的,你可以直接截图保存。

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某个应用,比如Evernote里面(如果你在上一步中也是用Evernote,那你需要分开不同的文件夹)。

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再记入到知识架构里,作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另一个文件夹。

建立三个文件夹,第一个文件夹是日常信息,第二个文件夹是整理信息,第三个文件夹是知识体系,知识架构放入第三个文件夹。

按照上述方式收集整理信息。

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遇到任何问题,就回到体系中去找答案。即便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也需要回到体系中,用其中的理论来进行解释。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类问题该用哪类知识解决了。

比如,我要写育儿方面的公众号,就要建立框架,在看书籍、网上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归到框架之中,哪些框架被填满了,哪些是空着的,利用知识来解决我或者大家的育儿问题。方便我自己搜寻文章,也方便读者查阅。

你也可以试着用知识体系来解决你现有的问题,不论是职场还是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掌握了很多知识,依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