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对待孩子哭闹的方式,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社交能力的强弱

        作为父母你可能遇到过这种状况:孩子要吃棒棒糖,你担心孩子吃太多糖会蛀牙,不给孩子吃,孩子大哭,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处理?有的妈妈会说:“不要哭,哭什么哭,哭也不能给你吃”;有的妈妈可能会说:“不要哭了,糖吃太多会蛀牙的”;有极少数妈妈会说:“宝贝不要哭,妈妈不给你吃棒棒糖,你伤心了是吗?但是妈妈担心你吃太多糖会蛀牙,我们不吃糖吃苹果好吗?”虽然孩子最终都会停止哭泣,但是这三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是强是弱由此决定。你平时是采用哪种处理方式呢?

从你对待孩子哭闹的方式,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社交能力的强弱_第1张图片

        第一种处理方式是在粗暴地压制孩子的情绪,好像只要不哭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种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更难感受他人的情绪,所以社交能力一般都不好。第二种处理方式是在与孩子的理智脑对话,从孩子生长发育阶段来看,情绪脑发育快于理智脑,也就是孩子会表现的更感性,不易被理性说服。第三种处理方式是先与孩子的情绪脑对话,先认同孩子的情绪,然后再与理智脑对话,既安抚了情绪又给出了解决方案,效果相对更好。心理学认为看见就是爱,当你能够感受到并认可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就被你看到了,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爱,这就需要父母具有共情能力,或者说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孩子好性格,甚至孩子将来人生幸福的重要推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同理心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道德感的源头,调节人际关系、协同合作都少不了它。也可以说同理心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社交能力的强弱。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从你对待孩子哭闹的方式,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社交能力的强弱_第2张图片

培养孩子同理心的三个方法

        第一,父母要先对孩子共情,就像第三个妈妈做的那样,要先认同孩子的情绪。你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孩子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有负面情绪,要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哭本身并不是问题,不允许孩子哭并没有解决问题,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哭,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也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更不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二,父母要帮孩子识别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怒哀乐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4种情绪,比如还有恐惧、惊讶和厌恶等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DACher Keltner的团队研究发现,人有27种情绪。怎么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呢?比如在孩子吃不得棒棒糖哭泣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妈妈没有给你吃棒棒糖,你现在很生气,对不对?”这其实就是再教孩子认识生气这种情绪,同时也给这种情绪命了一个名词,孩子下次再产生这种感觉,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在生气。能清晰地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从你对待孩子哭闹的方式,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社交能力的强弱_第3张图片

        第三,与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帮孩子感受情绪。父母可以通过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体验游戏中各个角色的情绪。父母陪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刚开始可以与孩子分角色读,然后可以与孩子分角色演绎绘本中的故事,这样孩子就可以感受到超出生活的情感体验。如果只是阅读,信息只能被简单地存储在大脑中,而且很容易忘记;如果体验过,信息相当于经过大脑运算加工过,也就成为了自身的一部分。

        孩子一般会把父母当做学习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自身就有很强的同理心,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具有同理心。一般来说女性的同理心比男性更强,这可能是因为在史前时代,主要由女性照顾孩子,所以她们能更好地识别非语言信号,并适时做出反应。平时孩子哭闹时,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你的育儿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你对待孩子哭闹的方式,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社交能力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