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健康正确”的睡眠?

现代社会一直在强调健康正确的睡眠。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所谓“健康正确”的睡眠?在很多关于睡眠的科普文章和书中,对于“正确”的睡眠的标准,多少都建立在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尤以美国为典型,我深有感触),主流的价值观认为“正确”睡眠的标准有:

☞每晚在几乎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

☞睡整夜觉;

☞不睡午觉;

☞儿童独睡;

纵观一些跨文化的睡眠研究后不难发现,这些标准并不是普适的。文化价值观形塑了现代人的睡眠方式,使得我们在睡眠模式、睡眠环境等很多方面都逐渐不同于我们的祖先。(Worthman and Melby 2002; Jenni and O’Connor 2005; Yetish et al 2015)。

也正如此,如果你不知道你或者你的孩子是否有睡眠问题,或者你正按照主流的观点在改善你或者你的孩子的睡眠,我建议你不仅要从生理机制上面了解睡眠的运行方式,更要从人类生存演化以及跨文化的角度来理解 “睡眠问题”。

什么才是“健康正确”的睡眠?_第1张图片

01 夜醒是普遍而正常的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即使是身心健康的人,夜晚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觉到天亮的。当你入睡以后,你会经历许多个睡眠周期(Sleep Cycle),在每一个睡眠周期里会经历不同的睡眠阶段(Stage of Sleep),而在两个睡眠周期交替时,都会有一段短暂的觉醒时间。

有些时候这些觉醒你甚至都没有察觉就又睡回去了。但有些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你可能会醒很长时间而睡不着。

02  我们的祖先——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

如果你是上班一族,那么每天要赶固定时间的早班车对你来说肯定非常重要。为了在每天固定时间起床,你也会尽可能的在固定时间入睡,尽可能的避免睡眠不足。但是,在前工业化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作息时间相对灵活的环境中(Worthman and Melby 2002; Yetish et al 2015)。

研究表明,造成失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于“什么时候才能睡着”这件事产生的焦虑感,以及对于“如果没有睡好/睡足,明天会不会影响工作/生活”的担忧(Ong et al 2012)。

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他们并没有看表的习惯(甚至没有表),他们的入睡时间不固定,也经常经历夜醒,但他们很少表明自己有睡眠问题。实际上,当人类学家问他们有关睡眠的问题时,在他们的语言体系里,甚至没有“失眠”这个词(Yetish et al 2015)!

03 我们的身体——逐渐地进化出,依据光线变化来安排睡眠的能力

我们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会依据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而建立起规律周期,这种规律叫做昼夜节律,正是因为这种生物节律与大自然的自然节律相适应,人类才得以生存下来。

而在自然节律中,很重要的一个指示信号就是光线(Wikipedia)。我们利用光线来调节我们的生物钟,因此在白天适当的在自然光线下暴露,会有利于我们在夜间产生困意(Wright et al 2013)。

但在夜间入睡前或者入睡后暴露于人工光线(尤其是那些蓝色波长光,很多灯泡和电子产品屏幕都发出这种波长的光),会严重影响睡眠。人工光线会抑制大脑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的分泌会使我们在天黑以后产生困意。同时,人工光线还会推迟快速眼动期睡眠(REM Sleep),使得我们的总睡眠量缩短(Holzman,2010)。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人工光线对于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在研究中涉及的阿根廷查科省,那些可以随意使用人工光线的被试入睡时间更晚,而且每天比那些只使用自然光线的被试少睡45-60分钟(De la Iglesia et al 2015)。

什么才是“健康正确”的睡眠?_第2张图片

“我们的祖先最大的“睡眠问题”是为了抵御掠食者、入侵者和其他危险,而整夜醒着,可以将危险降到最低。

这种“睡眠问题”的由来是处于生物求生的本能。睡得很沉、很难被夜间周遭的动静吵醒,则更容易遭受危险而难以生存,也就无法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那些独睡的人也是一样,没有大家一起对于外部危险的观察和警觉,也更容易疏于提防。

因此,为了夜间睡眠的安全,我们的祖先都是群居且一起睡的。而作为最脆弱、最没有抵抗能力的孩子来说,更需要与大人一起睡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如果孩子夜间啼哭,则会招致掠食者的注意,因此尽快地帮助孩子止哭就显得很有必要。

什么才是“健康正确”的睡眠?_第3张图片

如上,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祖先在睡眠安排上的一些基本逻辑和表现。

那么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总结如下:

01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人可以绝对意义上的“一觉到天亮”。每个夜晚,我们都要经历多个睡眠周期,在每一个睡眠周期里都要经历不同的睡眠阶段。在不同的睡眠周期之前会有短暂觉醒。

02 暴露于人工灯光下会打乱自然的睡眠节奏。

03 我们的祖先没有“入睡压力”,他们不用考虑我几点必须睡着,也更不容易有失眠的困扰。

04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夜间醒来是非常正常的。对于睡眠环境的警觉造成的夜醒是正常的,适当回应孩子夜间的啼哭也是正常的。

什么才是“健康正确”的睡眠?_第4张图片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像我们的祖先一样,群居、夜间轮流保持清醒、一起睡、不焦虑时间表才可以睡得好。我们的睡眠模式和祖先的睡眠模式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由生理差异造成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的文化价值的改变而造成的。

也正如此,在对待儿童的睡眠问题时,需要注意:

1  首先,许多儿童的的睡眠问题不是病理性的,或者说不正常。孩子的很多所谓“问题”都是有章可循的,是身心最自然、最健康的反应。比如闹觉,拒绝入睡等,都有可能是在告诉家长“我其实已经特别的困了”。

2  其次,作为家长的直觉和理念很重要。不要因为睡眠专家、育儿大V倡导睡眠训练,你就在备感压力的心境下去实施睡眠训练。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夜间安抚宝宝是人类正常的行为,如果你觉得这种安抚令你特别困扰,你当然可以通过睡眠训练的方法去引导宝宝学会自主入睡。

但是,如果你并不觉得这种夜间安抚(nighttime parenting)是一种负担,那么你也大可不必去跟风进行睡眠训练。只是要意识到“过分安抚”会导致宝宝睡不好觉。

3  最后,许多睡眠问题的产生都源于我们自身的睡眠需求和文化实践(culture practics)之间的不对称。

比如,我在美国时就听说周围好多朋友的宝宝在入睡前都要挣扎一番,家长很难哄睡他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恰恰可能是因为西方主流价值观推崇独立性有关。

对于独立入睡的推崇和践行,可能会触发月龄较小的宝宝产生分离焦虑,这都是依恋心理在作祟。

什么才是“健康正确”的睡眠?_第5张图片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待睡眠,可以让我们明白对于睡眠来说,什么部分才是生物性的,什么部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演化导致的。基于这种视角,我希望家长们可以少一份焦虑,多一份从容,在面对孩子的睡眠问题时,不妨好好地审视一下问题的根源。

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我们,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才是“健康正确”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