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邪不压正》(四)

        查了一下票房,《邪不压正》低于《让子弹飞》,高于《一步之遥》,成绩一般,如此结果出乎意料。

        原以为,到北洋三部曲的《邪不压正》,姜文放低了许多高傲的身段,有意接近观众,把故事讲得更通俗些,而且整体的视听感觉特别是画面也更唯美些,应该更有票房才对,没想到票房却还是这么固执。

        因为落了俗套?讲求了故事的通俗易懂,就难免与其他侠勇故事的类似,所谓落俗套再所难免。看《邪不压正》,李天然报仇雪恨的故事,其仇恨之来由,报雪之路数,确实多有似曾相识,并没有特别新奇迥异之处。比如……算了,也别“比如”了,此种奇侠孤勇类型的影片,已有过太多太多,该有过的路数也都有过了,又有谁能让银幕侠勇再演出让观众耳目一新的特立独行?而且,还不是有很多侠勇的影片,即使故事、情节、演绎,有那么多似曾相识,喜欢的观众,还不是照样看得津津有味?

        哦,这倒提醒了:“喜欢的观众”!

        想想也对,《邪不压正》等三部曲票房大致相当,如果不是有一群大致数量稳定的“喜欢的观众”存在,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什么叫“喜欢的观众”?就是观众有先入为主的主观喜欢,相应而有取舍。如此取舍,无非是“三走”:要么跟着自己的风格口味走,要么跟着有好感的编导演走,要么跟着口碑走。

        拿了这“三走”衡量《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三部影片,风格迥异这一条,排除了“跟着自己的风格口味”这一走的观众;票房差不多这一条,排除了“跟着口碑”这一走的观众;剩下来的,就只有“跟着有好感的编导演”这一走的观众,可不就是全靠“喜欢的观众”了吗?

        那么,喜欢的观众喜欢的是什么?

        银幕外的事不说,说也说不清楚,剪不断,理还乱;仅就电影说,也未必可以清楚剪理而不断乱。

姜文的《邪不压正》(四)_第1张图片
喜欢这人不?

        只好猜测部分观众的口味吧:是不是有喜欢姜文电影里面那股冷气的?

        是的,冷飕飕,凛凛寒,姜文的电影有这刻意。

        说到“冷”与“寒”,一般都留意“武戏”。而姜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固然也有“武戏”致力寒冷,但最下功夫也更寒冷的,恰恰在于“文戏”。

        所谓“文戏”,就是不动手动脚,只是动嘴皮子,互相你看着我我盯着你,拿话击刺或推挡,同样充满了刀光剑影。

        又是一种相类,姜文的北洋三部曲里面,都各精心打造有这样意在致寒冷的重头“文戏”。《让子弹飞》,是张牧之赴黄四郎的“鸿门宴”;《一步之遥》,是马走日向大帅为飞田和武七求情;《邪不压正》,是朱潜龙追问唐凤仪屁股上的印哪里来的。

        巧得很,这些重头“文戏”,还居然都是在饭桌上!

        饭桌不是偶然,饭桌好!就是要饭桌,姜文也才好把人物自然围拢了,把表情悍然抵近了,造成短兵相接咄咄逼人的态势,然后寒风四起地上演“文戏”;让语言的交锋,四伏着杀机,句句飞出冷光凛凛的匕首;让心理的对抗,暗藏着冰斧,层层碎开冰寒彻骨的玄机……《邪不压正》里的这段“文戏”,结束于李天然飞起的一枚冰凌“飞镖”,以冷制冷,更是具象化了姜文的冰冷用心。

        被此类的“文戏”再加上“武戏”不断地致冷致寒,这有一种快感吧?

        这只有一种不快感吧?

        有“快感”的,便是姜文电影的票房喽;而有“不快感”的,自然便是姜文失去的票房喽。

        看来,有票房,但总不至于很多很多,也不至于很少很少,是姜文电影的定数了?

        当然,前提是姜文坚持不改变自己。


        插图照片选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姜文的《邪不压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