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系列》之三十三 君子德風

《孔子故事系列》三十三

君子德風


【原文】

初,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潰氏,奢侈逾法。魯之鬻六畜者,飾之以儲價。及孔子之為政也,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越境而徙。三月,則鬻牛馬者不儲價,賣羊豚者不加飾,男女行者別其途,道不拾遺,男尚忠信,女尚貞順,四方客至於邑,不求有司,皆如歸焉。

——《孔子家語•相魯第一》


【白話易解】:

以前,魯國有個叫沈猶氏的羊販,他常常在早上用水把羊灌得飽飽的,以此來增加羊的重量,詐騙市民。有個叫做公慎氏的,妻子淫亂,他也聽任妻子放蕩不加制止。有個叫慎潰氏的,生活十分奢侈,超過了法令的規定。魯國里那些出賣六畜的人,往往把牲畜修整打扮起來,以等待高價出售。

然而,到了孔子來執政的時候,那個沈猶氏不敢再給羊灌水了,公慎氏把妻子休了,慎潰氏也逃離了國境,遷徙到別處去了。孔子管理當地百姓,過了三個月後,賣牛馬的竟不等待高價了,賣豬羊的也不再弄虛作假,男女在路上,各走各的道路,路上有丟失的東西,也沒有人去撿。男子以盡忠守信為高尚,女子以堅貞和順為高貴,大家都知禮守法,自行遵守道德仁義。四面八方的客人到了魯國的都邑後,不需要去找那里的官吏來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個個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樣。

孔夫子為一代圣人,德行高卓,當他前去治理都邑,沈猶氏便不敢給羊灌水,公慎氏馬上休掉淫亂之妻,慎潰氏自動離境,遷住他處。可見「君子之德風」的顯著效果。當一個地方出現一位仁人君子,其浩然正氣自然會對一方產生影響。而說來,沈猶氏、公慎氏與慎潰氏,也還是具有羞恥之心的,知道自己行為偏邪,見到君子,自然制止自己不善的行為,甚至遷居他處,歪風邪氣因此得到減輕。

而孔子到任後,治理了三個月,竟然達到了男女別途,路不拾遺的程度。甚至外來的人來到此地,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親切溫暖而生活方便。如此淳樸的民風,和善的風氣,真如同夫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一樣。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轉變一個地區的民風民俗,使人去掉貪淫好利的不良心態,紮下淳厚良善的美德,并推廣出去形成風氣,夫子的道德、智慧與那高卓的政治才能,實在令我們感到驚訝與敬佩。

何以有這樣顯著的成效?《論語》中,曾記載季康子問政於孔子的一段話。孔子回答季康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敦敢不正?」身為領導能先正,仁義為懷,廉潔奉公,好德好善,自然就能正其下屬。這也是身教的力量。季康子又問孔子:「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夫子知道,君子之德風,必然會帶來一片氣象,使不良之氣得到抑制,就像那風兒吹過,草兒自然會低下身軀。再加以教化百姓,使人人知道禮義廉恥,那麼人人自行節制,自然國泰民安,一片祥和。

如此,家庭中,父母若能以身作則,孝敬長輩,對人謙和,尚勤尚儉,孩子每日看在眼里,便自然而然去傚法。父母的德行,就像德風一樣,無形中,便可伏制孩子一些不善的心態與言行。平日,再加以教導孩子,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做勞動等等,帶領孩子一起實踐,他便能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斷糾正、規范自己的言行。時日一久,形成習慣後,不需父母督促,孩子自然懂得監督自己,那時,家庭自然也是一片祥和之氣。

君子之德風,道理雖然只有一個,但在從政方面可用,於家庭教育,也是一個好方法啊!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故事系列》之三十三 君子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