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园园快3岁了。妈妈发现,园园最近好像变得很固执。一天,妈妈拉着园园的小手正准备岀门,可园园突然挣脱妈妈的手,朝鞋架跑了过去。她先是把地上的鞋一一配对,然后又把它们一双一双的放回了鞋柜里。妈妈站在门前让园园别弄了,回来再放好。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园园都不听,等到把鞋子都放好了后才肯走。有时,当妈妈收拾屋子时,不小心把放在园园床头的一排布娃娃原先的摆放顺序打乱了。园园看到之后就不乐意了,非要把布娃娃按照原来的顺序摆放好。听到门铃响了,必须是她来开门。如果别人开了,她就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然后自己重新再开一次。园园诸如此类的行为让妈妈十分不解:“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这么不听话了,没事找事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碰到过和园园妈妈类似的经历。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理解为“没事找事”“故意找茬”,于是,就开始不断地批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他的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一、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了宝宝0~4岁这一时期是对秩序最敏感的时期,因为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孩子把他出生时所在的环境固定为自己的秩序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他对秩序的需要和认识。一旦这个秩序被打乱,儿童就会哭闹乃至生病。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内部和外部两重秩序感。内部秩序感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与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外部秩序感则是指幼儿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与关系。一般来说,秩序敏感期呈螺旋式上升,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幼儿因为秩序遭到破坏而大声哭闹,秩序一且得以恢复就会安静下来;其次是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最后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都要重新来一次。
1~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遭到破坏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因此这一时期也可以称为执拗敏感期。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可称之为完美敏感期。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
二、秩序敏感期对孩子至关重要
当婴儿出生之后,在他的周围就有了一个相对于子宫来说更加广大的空间。由于对于周围环境的未知未卜,他会产生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欲望,这种欲望就是对秩序感的需求。只有一遍遍重复原有秩序,才能不断巩固安全感。直到孩子把握了秩序的恒定性,内化了守恒概念,知道在一定范围内秩序即使改变了也不会影响后果,他才能进一步发展。没有了秩序感就像在森林中迷路一样,让人摸不着头绪,总是忐忑不安地不知道下一步会碰到什么状况。因此,孩子若从小就生活在毫无秩序,且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他的情绪及人格发展,甚至专注力,都会受到影响。我们看到有不少两三岁的孩子无法将精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也无法持续地完成一项工作,他们到一个地方,只要看到有好玩的东西,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冲过去就抓,抓着了还没玩几分钟,就毫无理由地扔掉,再去抓下一个。这样的孩子一般是秩序感被破坏掉的、内心紊乱的孩子。
秩序感还是道德意识的起源之一。当一个孩子由于没有摆好整齐的积木块而焦急、为了掰成两半的面包而大哭时,那是因为他认为整齐、完整是“对”的,凌乱、两半是“错”的。事物有了“对错”之分,行为自然也有“好坏”“正误”之分,孩子的自律感应运而生,孩子开始意识到什么是“标准”“正当”的,开始把行为和后果联系到一起。从这一点来讲,秩序敏感期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4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孩子一旦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就会形成比较好的秩序感。这种美好的品质,会体现在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的阶段。在求学阶段,孩子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会收拾得整齐,孩子不会找不到东西或漏掉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中有条理地安排和使用时间。参加工作以后,他们会分清工作主次,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他们会抓住学习和工作的重点,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帮孩子建立秩序感
我们已经知道了秩序敏感期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孩子的秩序期内,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来引导他,帮助他建立秩序感,而不是横加阻挠。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01. 父母要有耐心,理解并尊重孩子
父母要知道,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当孩子看到各种秩序被破坏后而大哭大闹时,父母不要大声批评,不要觉得孩子太过计较而嫌他麻烦,而应该给予孩子尊重与理解,密切关注、倾听孩子的要求,并予以积极回应。如果孩子产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则性的需求,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如果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父母就不必勉强他,顺其自然就好。对于原则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孩子,就需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方式平息孩子的情绪,干万不要蛮横“镇压”。
02. 给孩子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就不能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然孩子的智能也无从建构。所以,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归位。孩子的东西更要注重摆放有序,父母不要随便更改它们的位置。尽量不要对孩子居住的环境做太大的改变,比如频繁地为孩子更换床铺、居室、生活环境等,特别是长途旅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不得已,也要给孩子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并且为孩子可能出现的不适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对于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这不但能让孩子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