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29|最简单的安全投资策略是什么?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低买高卖。所谓的成长,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而已——每周进步一点点也比没进步强出一万倍,因为基于这个,后面还会有“复利效应”。某天进步很大其实很容易,也经常发生;可是天天进步一点点就很难,甚至每周进步一点,或者每年进步一点都很难。显然天天进步一点比某天进步很大更有价值,不可同语,是天上与地上的区别,前者可以进化成新的物种,而后者只能返祖。
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
世人皆知的秘密,之所以最终真的是秘密,是因为那密秘实际上是“如何做到”。是什么不重要,知道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做到很重要,做到很重要。“拿来主义”在投资领域里早已证明为“必败”,“伸手党”注定是投资领域里的被捕食者。投资领域就是丛林,每一次对他人的无脑依赖,都是对自己能力磨练的进一步弃绝。如果不是自己的研究、自己的思考,不是自己的选择,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进入这个“丛林”这是现实生活中罕见的“达尔文主义绝对适用,肯定使用的领域”。
定投策略解决了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低买高卖”的秘密。即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它是适合于每一个投资者的最朴素的“避险工具”。之所以说定投策略是很好的“避险工具”——因为在出手购买的那一瞬间,几乎没有任何百分之百确定的办法去判断:当前时间点的股价是否处于低点;购买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而采取定投策略,则相当于“捕捉”了一段时间里的均价。你的收益=公司成长性×定投策略效用,只有对“成长性极强的公司”采用定投策略才有意义,才会具有倍增效应的裂变的意义。所有的投资功课,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怎么买,达到什么指标后卖,怎么卖......所有这些,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功课,而不是投资之后再去”补作业“......所以说,定投策略的关键在于定投极具成长性的公司。这需要我们前半生去思考去研究,活到老学到老,战士的终点是坟墓就变得很有意义。
思考与行动:
1.早起早睡是很好的习惯,无论对身体还是工作、学习的效率都意义重大们,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但还是有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世俗的影响,没有属于自己独有的认知,活得很是被动。他们被各种错误的认知所迷惑,所谓的我要扩张人脉,谈生意等等。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前提是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与别人交换资源,无论是物质、信息、还是情感,正如芒格 同学所说,”想要得到什么东西,首先你得陪得上它"。
音频版30|长期究竟是多长?
“长期”是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记得上次在学习这个概念是笑来老师引入了“专注”这个概念,专注可以使自己的长期相对于他人显得更短,或者说只要你专注一项事情产生的价值是可以达到别人花费更长时间获取的价值的。
显然今天所谈的长期切入到投资这个角度,说明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是可以缩短时间,或者别人得花费更长时间才能获取与你相同的收益,而前提还是每年得具有至少百分之十五的复合年化收益率的(这是巴菲特同学给出的参考数据,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通过制作表一(不能有麻烦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你的复合年化收益率做到30%,到了第十年结束的时候,你的本金加上收益的总和是翻了接近14倍的;对于年化复合收益高达35%的人来说,6年后的效果(6.05)相当于年化复合收益率10%的人得花费19年才能达到的效果(6.12)。然而,即便是年化复合收益率比10%仅仅高出5个百分点,即15%,也可以“提前6年”达到差不多同样的效果。这就揭示了本质,你越弱,你的长期越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能力缩短长期的长度)
通过制作表二(我们不能有麻烦这个概念,要亲自动手来做一做),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10%的年化收益率在第一张表格里,要等到19年才能做到6.12,而在第二张表格里,第四年就能做到6.11......这是什么鬼,只不过在第二张表格里,我总计投入了5个单位。即那多出来的4个单位(5-1=4)分明是贯彻执行策略的结果——定投策略。它给我们揭示了——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之外的稳定收入来源。(对能使用正确策略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可以计算长期的公式:“72法则“:X(大约)=72/年化复合收益率值(即,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10%的话,那么你需要72/10,即大约7年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如果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25%的话,那么你需要72/25,即大约3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才是中期,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翻倍再翻倍的时间才是长期。所以巴菲特认为十年以上才算是长期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时间过的更快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作为投资者想立刻、马上见到回报、所以有些焦躁,感觉时间很慢。与此同时他们又感觉时间飞速,时不我待,感觉什么都没做时间就过了,暂且把它称为相对论感知悖论吧)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帮我们解答了,并且量化了,使我们能更加清晰的理解长期。一个人未来的一年X相当于他年龄N的倒数,X=1/N。(即,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一生的20%,而对于一个五十岁的人来讲,未来的一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一生的1/50,即2%。所以从感觉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是越过越快的)
音频版31|如何做到2倍薪水?
所谓财富自由,就是终究有一天,我(们)不再必须为了生活出售自己的时间了。显然节省时间或者说在同一时间可以有更高产能,这样绝对离财富自由不远了。
记得在上初中物理时,学到了串联与并联,作为电阻串联是A+B,而作为并联则是A=B,显然前者要大于后者,换做时间的化就是前者花费的时间更长。
选择并联的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了两次:一次出售给了老板——而后因此获得了薪水;一次出售给了自己——而后因此获得了成长。给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干的更好“接下来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都是另外一个更高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流逝,必成成为时间的朋友,进化成新的物种,这是绝大多数人所不能的,自然会产生天壤之别。其实,选择并联的人哪里仅仅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两次啊,他们比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人更加渴望成功,做事执行力的效率也会更高,产生的直接效益,老板发放的薪水,也会相对与其他人更加高的,再谈时间的话,长期必将进化成新的物种。
话说回来,这其实只是一个选择而已,仅仅只是一个选择而已,我和笑来老师一样也不知道绝大多数人为何不做出这个选择,不成长,没有未来,我的灵魂就没有归宿,必将如行尸走肉一般。
并联的不仅仅是工作与成长,工作与生活其实也是可以并联的,另外一些极少数人,他们是把工作与生活并联起来的,对他们而言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他们的人生效率(成长率)不惊人才怪。他们的长期相对与其他人更加短,这如上节课《长期究竟是多长》所谈到的一样,他们的成长率(似年化复合收益率值)更大,能力越强,长期越短;存在成长率无异于他们的采取了定投的投资策略,以成长作为人生目标也就不肯出现像表三那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好。
音频版32|做个正常的时间买卖人
所谓长期深入的思考,其实只不过是靠重复而已,这又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却又公开的秘密。刚开始是没想那么多,我只知道我还没有完全把笑来老师的52个概念完全吃透,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我完全有必要把这52个概念重新只字不差的再阅读一遍,其实也就是笑来老师说的长期深入思考。
笑来老师与老婆20几年没有吵过一次架,我被笑来老师深深感动了,不仅折服于笑来老师的智慧,也佩服笑来老师的胸怀。对于刚结婚的我们旁样意义重大,更新了我以前的认知,“觉得偶尔跟老婆发生争执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不是圣人”。看到活人做好很重要,自从知道笑来老师这个认识后,我也更新了我的认知,从来没有跟老婆再发生争执,靠的就是这样的认知。老婆、孩子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人,我要跟老婆共同成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老婆也是,只有我做到了,我才会要求老婆去做,这样受我的影响也接受的快,看到活人做到很重要嘛。
我们升级个人商业模式的方式,核心只有一个,即如何提高我们的单位时间销价。我们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我们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的。宁可低估也不能高估,因为只要自己确定地被”过分低估“——那就是到了”该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了。从”给别人打工“到”同时给自己打工“再到”彻底给自己打工“每一次认知的更新都会促成你、我质的飞跃。”彻底为自己打工"背后的核心原理就是“既然卖时间终将不划算,那么买时间终将划算”。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谁的时间最值得买?答案是: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最值得购买。因为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总体上必然是被低估了的。老板,其实就是有资格批量、合理地购买他人时间,而后以适当的价格把这些时间的价值再卖出去。那些从一出道就开始从来没有为自己打过工,从来都是为了薪水只给别人打工的人,是不可能有资格做老板的。只有先做自己的老板,而后通过日积月累的成长,逐步积累,最终才能获得“ 成为别人的老板”的资格。同时也因为,他能给自己的人提供真正的成长机会。
音频版33|为什么你一定要学会写作
我写作主要是对学到的东西的一种自我反馈,就像每天在笑来老师这里留言一样,主要是把笑来老师的52个概念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就像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一样。
持续写作是我们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因为有效沟通是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一个人的沟通效率,从底层决定了一个人最终可能获得的资源及其质量。所以说,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的你,必须学会写作。
想法上的不同,最终落实成现实的不同,是需要时间才能“酿”出来的,并且,常常需要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长的时间——因为最终的差异,不仅是“翻倍”或者“翻倍再翻倍”而是“天壤之别”。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就像成甲老师所言,”不能改变自己行为的认知毫无意义”。
既然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那么如何写呢?笑来老师给出了答案,一言以蔽之,“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也是写作的终极技巧。
音频版34|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
决定你的时间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不是价值,或者说不完全是,价格与价值不是直接完全相关的,他们只是间接部分相关。决定你的时间价格的最重哟啊因素是需求。成为一个正真有用的人。
他们所身处的世界真的很需要他们。他们与这个世界产生的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
再者“最被需求的”实际上总是被高估——这是几乎永恒的现象。所以,我们往往被低估不应该去抱怨,而应该去思考,我所做的事,是否是大家真正所需求的,满足他人的需求,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指某个单位的具体的人,而是整个世界,是一种思维,一种印到脑子里的DNA,你与人交往也会如鱼得水,遇见贵人的几率相对与其他人也就更大。上篇的写作的终极技巧也是如此,“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希望我的留言能帮助到你,我也会觉得我每天的留言多了一份价值。
音频版35|关于“选择”的方法论
既然价值观决定人的命运, 那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着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人生什么最重要?选择最重要。需要选择的重要事情,所谓的大事并不多,大智慧就要用到这些大事上来。至于其他,难得糊涂倒是好方法。
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思考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进而在那个维度或者角度做出选择。所以说,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的质量。如何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呢,一言以蔽之,"添加必要之条件“。(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
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明显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做记录就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多人做选择之所以很纠结,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记录,总以为自己”聪明到什么都记得住“——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做事忘掉很多东西,尤其是重要的东西......并且,事实上,记忆力的好坏与大智慧(真聪明)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任何一件小事的选择来记录、筛选,尽量添加必要之条件。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第二天再重复一下即可(选择过程不宜30分钟)。
保持记录写作的习惯,很可能就是你(绝大多数人)”遇事乱纠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有记录,就有回顾,有回顾,就可反思,就可改进、提炼通过不断雕琢、打磨,最终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完善的价值观体系。
人生什么最重要,选择最重要,如何选择,添加必要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