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育儿让你感到痛苦,一定是方法不对

本文参与优享话题夺宝,话题“阅读思考”

如果育儿让你感到痛苦,一定是方法不对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周末去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带儿子一起去了。小家伙对检查眼睛的各种仪器好奇的不行,这碰碰那摸摸,我和他爸爸就担心他碰坏了,有前车之鉴的。就一直跟他说可以看别摸,熊孩子根本不听,刚安静三秒钟又开始窜来窜去,东摸摸西摸摸。我和他爸爸就无奈了。像这样的育儿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还有比这更让人崩溃的。说了很多遍孩子也不听,孩子想要一样东西就一定要买不买就一直哭闹,跟小朋友抢东西,做事三分钟热度注意力不集中…………有了孩子以后觉得智商情商耐心都不够用了。育儿的路上常常感到沮丧挫败,间歇性的崩溃,也许就是很多父母的常态。

樊登老师在讲亲子育儿的书籍时曾经说过,如果你在育儿的过程中感到痛苦,那一定是方法不对。让人常常痛苦的爱也一定不是真正的爱。很多中国式的父母在孩子听话的时候无限宠溺,不听话的时候动辄打骂。凭本能去爱,没有底线无规则的爱最是愚蠢,也许此时正是反思的最好时机《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

如果育儿让你感到痛苦,一定是方法不对_第2张图片

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当时,艾丽卡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作为母亲,她急切想要寻找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为此,她在加州大学、哈比托特儿童博物馆等学校机构创办了父母教育研讨班,这本书就是研讨班上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如何帮我们的孩子处理强烈的情绪;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孩子的负面行为;如何既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又让孩子独立,以及如何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

作者用这本《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告诉你:它以“真实案例+如何应对”的方式,向你展示了75条育儿黄金法则,和咱们小时候遇到不会的字儿查字典一样简单有效,特别适合“临时抱佛脚”。哪怕你每天只有2分钟空闲时间,也可以快速学会一条有用的教育原则。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将教育的三个基本关键点称为优质教育之ABC。A(Acceptance)“接受”,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都要接受,哪怕是孩子不能让父母感到满意的地方。B(Boundaries)"界限",就是让孩子要有分寸,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C(consistency)"一致性",就是父母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书中的方法都简单实用,可以随时取用。即可独立使用,也可整合用之。

如何让孩子听话

之前有本书就叫做这个名字,是关于如何跟孩子沟通得问题。让孩子乖乖听话一直就是很多父母的诉求。那么怎样说孩子才会听呢?

同理心: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理解,自然也愿意配合。你可以通过问孩子如下问题来教他们:“当同样的事发生在你身上时,或者这件事是你做的你会怎么想?‘’还可以用一种反省的方式来谈论自己的感受(比如,“如果非要提醒你,你才会在饭后打扫卫生,我会感到很沮丧,因为这意味着,我花时间弄饭菜的辛苦,没有得到你法子内心的尊重”)

重构场景:很多时候心累是父母让孩子做一件简单的事,比如站着不动,或者保持安静,或者打扫房间,要反复说很多遍,孩子仍然无动于衷。重构场景:是指为了鼓励孩子按照父母的话去做,父母让孩子想象不同的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的感受。比如曾经地铁上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吃东西 ,麻麻跟他说:儿子,地铁上️️有三只羊,中途来一只狼,那么还有几只羊呢?小男孩自信满满说:没有羊了,因为被狼吃了,妈妈我早知道了。麻麻说:不,还有三只羊,因为地铁不能吃东西。小男孩默默收起了零食。

重构场景,我的理解就是,因为孩子喜欢有趣好玩的东西,把需要孩子遵守的规则和习惯转化成游戏、故事等场景,用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方式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中遵守规则。屡次说教孩子依然不听,宝爸宝妈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如何夸奖孩子

几乎我们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要鼓励,无外乎经常夸孩子“你真棒”、“你做的对”、“你真聪明”、“你真勇敢”之类,可是作者说,我们一直以来的这种夸奖方式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已经很聪明很勇敢,我不需要再努力了,会导致一种僵固化的思维。正确的夸奖方式应该是:表扬要具体化,具体的行为,着重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而不是结果或能力。

比如,不要说“做得好,你的成绩单有两个A”,你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了,你学习一直很努力,尤其在历史和代数两门学科上,你倾注了很多心力。现在你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取得了回报。刚开年的你对你的成绩多么沮丧,不过现在,我真为你的努力和坚韧感到自豪。”这种夸奖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不是敷衍和泛泛而谈的,更容易觉得有成就感。

如何奖励孩子

我上学的时候,学习不错,得到了老师各种物质上的奖励,当时觉得很开心的,但是我工作多年以后发现,我每做一项工作,常常需要得到外部如老板的肯定,不然就会无所适从。用物质奖励孩子这种方式大家一定不陌生,家长甚至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使用这一方法(比如贴纸法)来激励孩子好的行为。

作者说这样做了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来长期利益,让孩子更执着于外部的激励刺激,无法从做一件事中发现它真正的内在的意义。这样做会导致孩子本来需要自己做的事都要讲条件。这样做对培养两项重要能力一点帮助都没有:1孩子应该做他们该做的事,哪怕这些事他们并不喜欢做(比如家务和学习)2孩子知道如何不去做他们很想做但却不该做的事(比如冲动的行为)

正确的方式是:作者说奖励好行为的主要工具是你对孩子的认可和表扬,对于孩子不喜欢不想做的事使用同理心、理由,并不断演练。

如何控制情绪

情绪是客观的,只有因为情绪而导致的行为才是有杀伤力,有好坏之分的。 感受可能使我们想怒吼或嘲讽,但是我们可以做出选择,以尽可能建设性的、有技巧的方式做出应对。一旦有了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就会损害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无法做出有技巧的回应。

所以,作者建议:当我们处于平静和放松的状态时,最好提前考虑、计划甚至是操练更好的应对方式。优质父母会指导孩子如何体会自己的感受,如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教孩子如何应对,而不是要求他如何反应。

如何避免权利争夺

有时候我们只是提一个简单的要求,比如,把鞋子穿上,把碗里的饭吃饭,安静一会,孩子却无视我们的要求或者干脆直接拒绝了我们的要求,这常常让我们感到恼怒、想对孩子发火,想用命令强制的方式强迫孩子完成我们的要求,想对孩子进行处罚。这样,我们就和孩子进入了权利争夺的模式。往往家长们赢了孩子,却失去了孩子的心。

作者建议进行如下操练可避免权利争夺:

换种说法:尽量对孩子说“是”,而不是“否”,同时不改变你要传递的信息。

重构:使用想象和玩耍的力量,鼓励孩子,祝你想看到的行为。分享你的权利,给孩子提供与其年龄相匹配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尊重孩子的世界,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感受和体会这个世界,即便你并不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方式,

允许孩子犯错

提供理由,思考你设定的规则的理由。

给孩子树立这种榜样,用正当的理由激励行为的发生。

训练同理心,与孩子保持温暖而有爱的关系。

像这样的育儿“小贴士”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总共有75则,它们独立成章,又紧密联系。涉及到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方面面。这75条育儿原则体现了作者基本教育观:养育孩子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没有谁可以天生就知道如何应对育儿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我们需要不断练习和培养这种技能,成为持证上岗的优质父母。

人生是一场修行,育儿也是一场修行,好的教育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能感受到他童年时的性格对他成年的品格的影响,离开了父母,孩子带着这些品格继续快乐健康地生活下去,他们还会将我们教给他的教给他们的下一代,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相当于教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样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倾注心血和智慧,即便孩子长大后离开了我们,仍然时时感念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优质的教育,这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慰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育儿让你感到痛苦,一定是方法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