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错题笔记-0502

  1. 一组对象以定义良好但是复杂的方式进行通信,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采用(中介者(Mediator))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从而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此模式与(观察者(Observer))模式是相互竞争的模式,主要差别是:前者的中介对象封装了其他对象间的通信,而后者通过引入其他对象来分布通信。

解释:

中介者就是一个处于众多对象,并恰当地处理众多对象之间相互之间的联系的角色。中介者模式与观察者模式是相互竞争的模式。

策略模式( Strategy ) :定义一系列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互相替换,从而让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用户而变化。

解释器模式 ( Interpreter) :给定一种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用来根据文法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1. 若某计算机系统是由200个元器件构成的串联系统,且每个元器件的失效率均为10~6/H,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时,该计算机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5×10^3)小时。

解释

根据题意,该计算机系统的总失效率为各元器件的失效率的和,即为200×10-6/h=2x104/h。因为失效率的倒数即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从而求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5x103/h。

  1. 以下关于高级语言程序的编译和解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 编译方式下,可以省略对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
B. 解释方式下,可以省略对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
C. 编译方式下,在机器上运行的目标程序完全独立于源程序
D. 解释方式下,在机器上运行的目标程序完全独立于源程序

解释
知识点: 语言处理基础知识

编译和解释是语言处理的两种基本方式。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以及符号表管理与出错处理模块。

解释过程在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方面与编译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它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

这两种语言处理程序的根本区别是:在编译方式下,机器上运行的是与源码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源程序和编译程序都不再参与目标程序的执行过程;而在解释方式下,解释程序和源程序(或其某种等价表示)要参与到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运行程序的控制权在解释程序。解释器翻译源程序时不产生独立的目标程序,而编译器则需将源程序翻译成独立的目标程序。

  1. 若某计算机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则运算(127+1)将产生溢出。

解释

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数据的表示范围是-128至127,因此在各选择中运算会发生溢出的是C。

  1. 以下关于包过滤防火墙和代理服务防火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包过滤成本技术实现成本较高,所以安全性能高
    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透明的
    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可以提高网络整体性能
    D.代理服务技术只能配置成用户认证后才建立连接

解释

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协议IP层,它只对IP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及相应端口进行处理,因此速度比较快,能够处理的并发连接比较多,缺点是对应用层的攻击无能为力,包过滤成本与它的安全性能没有因果关系,而应用程序和用户对于包过滤的过程并不需要了解,因此该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透明的,本题选择B选项。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将收到的IP包还原成高层协议的通讯数据,比如http连接信息,因此能够对基于高层协议的攻击进行拦截。缺点是处理速度比较慢,能够处理的并发数比较少,所以不能提高网络整体性能,而代理对于用户认证可以设置。

  1. UML的设计视图包含了类、接口和协作,其中,设计视图的静态方面由(类图)和(对象图)表现;动态方面由交互图、(状态图和活动图)表现。

解释
知识点:UML设计视图

(1)类图。描述一组类、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向对象系统的建模中,最常见的图就是类图。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活动类的类图给出了系统的静态进程视图。
(2)对象图。描述一组对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实例的静态快照。和类图一样,这些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但它们是从真实案例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
(3)构件图。描述一个封装的类和它的接口、端口,以及由内嵌的构件和连接件构成的内部结构。构件图用于表示系统的静态设计实现视图。对于由小的部件构建大的系统来说,构件图是很重要的。构件图是类图的变体。
(4)组合结构图。描述结构化类(例如,构件或类)的内部结构,包括结构化类与系统其余部分的交互点。组合结构图用于画出结构化类的内部内容。
(5)用例图。描述一组用例、参与者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图给出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这些图在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时是非常重要的。
(6)顺序图。是一种交互图( interaction diagram ) ,交互图展现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或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发送的消息构成。交互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顺序图是强调消息的时间次序的交互图。
(7)通信图。也是一种交互图,它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或参与者的结构组织。顺序图和通信图表达了类似的基本概念,但它们所强调的概念不同,顺序图强调的是时序,
通信图强调的是对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 。在UML1.X版本中,通信图称为协作图( collaborationdiagram) 。
(8)定时图。也是一种交互图,它强调消息跨越不同对象或参与者的实际时间,而不仅仅只是关心消息的相对顺序。
(9)状态图。描述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移、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给出了对象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或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而且它强调事件导致的对象行为,这非常有助于对反应式系统建模。
(10)活动图。将进程或其他计算结构展示为计算内部一步步的控制流和数据流。活动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系统的功能建模和业务流程建模特别重要,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11)部署图。描述对运行时的处理节点及在其中生存的构件的配置。部署图给出了架构的静态部署视图,通常一个节点包含一个或多个部署图。
(12)制品图。描述计算机中一个系统的物理结构。制品包括文件、数据库和类似的物理比特集合。制品图通常与部署图一起使用。制品也给出了它们实现的类和构件。
(13)包图。描述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14)交互概览图。是活动图和顺序图的混合物。
其中类图、对象图、用例图(后期已划分为动态图)、组件图及配置图为静态图,其它的为动态图。

  1. 定义风险参照水准是(风险评估)活动常用的技术。

解释

风险识别的任务是通过建立风险条目检查表,试图系统化地确定对项目计划的威胁。。该检查表可以用于识别风险,并使得人们集中来识别一些常见的、已知的及可预测的风险。

风险预测,又称风险估算,它从两个方面评估一个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以及如果风险发生了所产生的后果。

  1. 某计算机系统由下图所示的部件构成,假定每个部件的千小时可靠度都为R,则该系统的千小时可靠度为( R(1-(1-R)²)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释
    知识点:系统可靠性基础知识

由于系统构成串联系统时,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失效就足以使系统失效,其可靠度等于各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构成并联系统时,只要有一个子系统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设每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分别以R1,R2,…Rx表示,则整个系统的可靠度由下式来求得:
R = 1 - ( 1 - R1 ) ( 1 - R2 ) … ( 1 - Rn )
因此,本系统的可靠度为R(1-(1-R)²)²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考,软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