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内心有充足的力量,哪怕在废墟里都能开出花儿来丨读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文学就是为做感动文章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看完整本小说,翻回曹文轩写的序言,才能明白他的意思。

      文学作品未必一定要有深刻的主题,想办法在小说里加入什么深刻的思想,追求深沉。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思想是重要的,还有许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东西,比如美,比如情感。

        说起来,这本书让我写不出什么辉煌的推荐语。因为,归根结底,它在围绕着一个家庭说故事。而在这个艰难的家庭里,作者给我们勾勒出的,除了真实的生活,还有大量的“感动”。生活之美,留心处处而见。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

      在众人眼里,父亲约翰尼·诺兰是个帅气、可爱的家伙,比整个街区的任何男人都强。可是他终归是个酒鬼,性格懦弱,没有固定职业,靠工会做零工侍应谋生。

      人人也都说,生得像凯蒂·诺兰这样美丽的女子出去擦地板,真是可惜了。母亲漂亮、苗条、性格开朗,文化程度不高,为了家庭甘做清洁工,日复一日地把自己美丽的手浸在加了苏打的水里,任由双手发红开裂。而女儿弗兰西和儿子尼雷的童年,是在垃圾回收站长大的,他们从小就一人拎着麻袋的一角,在街上捡破烂。

      在这样的家庭里,全部存款大约只有八美元。然而贫困并没有让这家人放弃对生活质量和美的追求。

        家里厨房的窗帘是妈妈的旧裙子改的,爸爸出门做侍应生的时候,围裙永远要洗得干干净净,要用熨斗熨平,还要特地出门买浆洗过的一次性假衬衣和纸领子戴上,让自己看上去整洁。

        这样的生活又简单又温馨,似乎还有几分精致。跟想象中的贫穷似乎都不搭界。

      哪怕是一个因为食物短缺而挨饿的普通日子,妈妈凯蒂也会带领儿女们,假装自己在北极探险时遇到了风雪,不能出去寻找食物,把少得可怜的食物放在橱柜里,分成份,假装是“配给”,要节约着吃。等到过几天熬过难关,再假装自己获救,取得了胜利,在家里插上国旗庆贺。

      哪怕是每天的食物只是去抢购的霉面包,也并不能妨碍凯蒂每天烧上满满一壶的咖啡,往咖啡壶里放菊苣,让味道又浓又苦。这黑咖啡家里可以随时去喝。“有时什么吃的也没有,外头又下雨,一个人在家里,你会觉得很宽慰,毕竟家里还有点货,虽然这只不过是一杯又黑又苦的咖啡。”

        弗兰西不爱喝咖啡,只爱闻咖啡的味道,喜欢咖啡那热热的感觉。而在这样窘迫的环境里,妈妈也总支持弗兰西只闻不喝,每天把咖啡倒进洗碗池里。妈妈认为,“弗兰西和其他人一样,可以每顿喝一杯咖啡。如果她觉得倒掉比喝了好,那也只好随她了。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家,偶尔能有点东西浪费也不错,好歹能体会体会手头有钱、不用东拼西凑是个什么感觉。

        外婆玛丽虽然不识字,却是个明理的圣女。她指导刚生了弗兰西的女儿凯蒂,想要改变孩子的命运,要让他们读书写字。

      “找本好书,每天给孩子读一页,一天不落,一直读到孩子能读书为止。到了那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读。我知道这个就是秘诀。哪怕你自己也看不明白书上的话,或者是发音发错。你必须坚持这么做,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见识过市面——知道世界并不是布鲁克林的出租屋这么大。

      “你还得把我讲过的民间故事讲给孩子听——过去我妈妈也是这样传给我,我外祖母也是这样传给我妈妈的。你要跟孩子们讲讲老国家的神话故事,说说那些仙女、小精灵、侏儒等。别忘了还有圣诞老人,孩子六岁之前都必须相信圣诞老人。因为,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她得先相信这些不属于人世的东西,这样一来,等世道艰难了,孩子就可以回去,住到想象里头。有了想象,以后日子不好过,也不会钻牛角尖困在日子里头。

        “教孩子的时候,别忘了苦难也是好事。苦难磨练人哪,让人性格饱满起来。随着年龄增长,你自己的阅历也越来越丰富,这个你也要教给他们。”

      父亲虽然酗酒成性,但是对于弗兰西来说,依旧是个精神力量的存在。他了解弗兰西,愿意用赞赏的眼光看她。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儿女去河边钓鱼和旅游,带他们去开拓眼界。当弗兰西不满于本身的学校,希望去遥远的地方上学时,父亲能理解这种对美的追求,也不惜撒下弥天大谎,帮助弗兰西成功转学。

        哪怕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里,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崩溃,却都没有把这种惊慌和迷惘展现给儿女。他在静静地走向死亡之前,甚至不忘给女儿留下最后的纪念——他找到姨姐,给她钱和手写的庆祝卡片,请她在弗兰西毕业那天,以父亲的名义,在孤独的女儿的桌面上放一束花,庆祝她毕业。

        允许特殊,支持教育,充分理解孩子,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象世界,这样的教育观念塑造了弗兰西很好的人格。“即使她比威廉斯堡所有人都穷,在某种意义上,她也比所有人更富有。她有得浪费,所以她富有。”

        她会每天去那个又小又破的图书馆里借书看。她独特的观察力会让她每次都注意到图书管理员桌子一端的金褐色陶罐。这个陶罐里装按照时节放不同的花,这种美能让她印堂发痛,一辈子都不会忘掉。

        “等我长大了,我会买个褐色的碗,在炎热的8月,我会在里面放满金莲花。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消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

        为了一个美丽的校园,弗兰西甚至乐意假装是学区的学生,转学去那里,因此每天上学来回要走48个街区,没有时间吃午饭也在所不惜。

        这些独特的观察力和温馨的家庭,让弗兰西的身上不仅刻下贫穷的烙印,更是带给了她早慧、敏感、审美的能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哪怕是历经父丧、战乱、辍学、背叛,也从来没有让弗兰西倒下。

        这本书里有太多的细节让我想惊呼,这是个多么奇特的家庭啊!家庭经济条件的贫困,不代表他们思想的贫瘠。只要内心有充足的力量,就算在废墟里都能开出灿烂的花儿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内心有充足的力量,哪怕在废墟里都能开出花儿来丨读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