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倌:陈王廷电影《太极魂》今天在中央六台开播,你看了吗?
玄同:
看了,中央六台,一共5集,连续5天,都是午饭时候,有兴趣的可以拿去下饭。
今天是第一集,初出茅庐,我强忍着看了半部,弘扬传统武术初衷挺好。
有话叫:大节不逾,小节不拘。但这戏,有点太不拘,太水,就着米饭正好。
我掐头去尾,中间没看完。
看倌:马云《功守道》也在杭州西湖开打。
玄同:
看了,大师们穿了胶鞋,翩翩起武。
斜坡擂台搬到了水里,为了惊起一滩鸥鹭。
我要给马校长点赞,一直坚守传统文化,默默致敬百年前的杭州国术大会。
看倌:马云在致敬民国的国术大会?
玄同:
近百年来最隆重的一场国术大会,就在1929年的杭州,中央国术馆筹办。
中央国术馆是1928年在首都南京创办的,给国军输送军官的。
民国时期,南京是首都,北平是特别市。
看倌:中央国术馆高手很多吧?
玄同:
陈氏大架的陈照丕,四大金刚的老师;形意拳的孙禄堂;杨氏的杨澄甫,武当剑的李景林……
中央国术馆开业,李景林做了副馆长,张之江是馆长。
李景林,北洋军阀奉系,张作霖麾下五虎将之一。
张之江,北洋军阀直系,冯玉祥麾下五虎将之一。
三大军阀,其中的两个死对头,竟然坐一起吃啤酒炸鸡了。
看倌:武当剑听来稀松平常啊。
玄同:
道家功夫绝对不容小觑,李景林玩刀剑是玩出心得了的,他训练骑兵,都是斩劈活靶。
战场上搏杀过来的,一定要敬。
我们不讨论他们的政绩,看看李景林对剑法的描述,你就会发现,拳剑不分家。
高手的话,不敢乱动,原文如下:
“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尽道矣。”
李景林前辈,拳好境界高,为了推广国术,1929年杭州国术大会,这钱,就是他跑去找黄金荣、杜月笙……“借”的。
这次国术大会,往返火车票都是给报销的,还包食宿。
看倌: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这是何等的高度!
玄同:
无论什么拳种,都是合住劲、缠丝、走转,看谁玩的深入。
我之前说过咏春拳是木人桩打你;八卦掌其实也是树在转你;太极拳讲合,对方的任一动都是我的。
当你懂了这个理,擒拿就有解,因为,对方的拿就是你的拿。
看倌:四大金刚的老师,陈照丕早年不是在北京教拳吗?
玄同:
最早在北京教拳的是陈照丕,中央国术馆开业时,陈照丕去南京了,他在北平的学生就移交给了叔叔陈发科。
据说陈发科的拳,全是发劲,两路拳连着打,不到十分钟。早期的陈式太极拳一路打完是背对观众的,接着打二路,正好复原。
陈发科最常说的话是:我不中。河南话,意思是我炼的不好的意思。
别人找他看拳,看完如果说“好”、或者“有功夫”,是认可;如果说“看不懂”,则是拳没法看。
陈发科的柔,不止在拳,更在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人,拳没人好,嘴倒是锋利的很。
看倌:练武德为先。
玄同:
1929年杭州国术会的第一名王子庆,领奖时怎么说的?
“我来打擂,只是为了提倡国术,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大会奖励的五千元,我愿与其他26人平分。”
多么可爱的人,试问当下,又有几人如此?
看倌:果然不愧为第一!
玄同:
第四名曹晏海,也有个故事:
当时规则是倒地即输的,有一个对手倒后,说自己脚滑,摔倒的。搁现在,肯定赢这一方不同意吧?好不容易赢了。
曹晏海说什么:“不算,咱再来。”
在杭州打完之后,因为要倒车,很多运动员要去上海,所以在上海又打一次。他直接拿了第一,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那时的国术大会是真动手,不分体重,不分年龄的。
看倌:太极拳讲用意不用力,这么残酷的比赛肯定要用力啊,不用力都找不着牙掉哪了。
玄同: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关键之处不在不用力, 在于自己的力合上对方的力。
怎么合?用意。我反复说知拍,拍,怎么知道?用意。
我的意,就是他的意;他的劲,就是我的劲。
太极拳讲接,接就是合对方的劲。
对方不一定错,有人推手时嫌弃对方硬或者软,其实无论硬软,接你的就好。
看倌:太极拳到底要的是刚还是柔啊?
玄同:
太极拳推手干什么用的?做问答,看你会不会问、和答。这是两件事。
太极拳讲圆,动作的圆是幼儿园水平的,后面再看你的劲圆不圆,你的机圆不圆。
太极拳讲听劲,听完之后还要把劲变成自己的,对方说了不算,才行。
太极拳为什么柔能克刚?看看柔是怎么来的:
先刚,然后整,然后缠,然后活……然后柔。
百炼刚成绕指柔,所以柔比刚好。
看倌:今说的太多了,给我口水,我慢慢顺一下。
玄同:
最后抄录一副我喜欢的对联,马一浮先生为这届国术大会写的:
刚柔正奇变化莫测,
动静虚实妙悟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