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看《赋能教练》的逻辑层次

《了凡四训》由明代的袁了凡所著,是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本劝善书。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赋能教练》是埃里克森教练学院创始人玛丽莲博士的课程,其中的4象限理论、教练之箭、神经逻辑层次模型、五大原则以及成果导向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生命意图,创造强大的未来。

之所以有今天这样一篇文章,几个因素聚到了一起过程还挺有趣。

第一是因为《了凡四训》这本影响了我有十年的书,一直想找机会跟更多的人分享。只是一直碍于功力不够,时机不到,担心分享不好耽误了这本书,反倒做了坏事。

第二是因为最近学习了玛丽莲奶奶的赋能教练课程,每天也都在复习和思考课程的内容。而思考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就是逻辑层次的内容。

第三是昨天机缘巧合同母亲谈起了吃素和戒烟的话题,头脑中一下子把了凡四训和赋能教练拉到了一个画面,并想到了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之法与赋能教练中的逻辑层次的众多相通之处。

便想尝试着来梳理一下,当想到也许他们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心里还真有点小小的激动呢。

我们先来看看《了凡四训》一书中关于改过部分的原文: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我们再来看看《赋能教练》中关于逻辑层次的知识陈述:

    格里高利贝特森首先发展出逻辑层次系统,描述了人类的思想投射为行为,并指出在学习,改变和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自然的等级层次。每一层次的功能是组织下一层次的信息,而改变一个层次信息的方式与改变其下一层次的信息方式是不同的。

    改变低的层次,并不一定会影响高的层次,而改变高的层次却一定会影响低的层次,以此来支持高层次的改变。贝特森指出,正是不同逻辑层次间的混乱,常常给人们造成了诸多的问题。

    逻辑层次是一个内在等级系统,每个级别都依次在心理层面囊括下一个级别,且更为强大。

    在真实的逻辑层次中,高的层次总是不可避免的驱动着低的层次。当一个变化在高的层次发生,它往往会影响低的层次的行为变化。比如说,一个人认为生命是值得的,他就会把下午的时光花在一个新的爱好上。

    而在一个低的层次的改变,如果在高层次的意识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往往是无法持久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个行动可以在高的层次和低的层次同时构建。当我们内在和自己讨论的时候,总的趋势是去到更高层次的结论。

了凡四训与赋能教练

《了凡四训》中关于改过之法的陈述。最上者是从心上改,其次是从理上改,最下是从事上改。从心上改是最彻底的,而从事上改是最容易反复的,因为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同时逻辑层次也说而在一个低的层次的改变,如果在高层次的意识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往往是无法持久的。

爱因斯坦也说过:“你无法再制造出问题的同一个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讲的就是这回事。

所以不管是了凡四训还是逻辑层次,都告诉我们要想彻底改变、真正实现目标。我们一定要从心出发,找到精神和愿景的画面,从根本上的到解决。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如斩毒树,直断其根。一旦我们有了精神和愿景,知道我们是谁时,据大多数困难都会随之消失。因为看向的是未来、是愿景、是自己本性具足的心,因为每个人都是OK的。

《了凡四训》里面强调“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通过改过迁善,我们都能够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成果导向的教练认为我们把关注力放在哪,就放大什么。通过与教练合作,聚焦成果跨越这些“小妖”,便可以把注意力轻松的聚焦在自己最终想要实现的卓越性上。实现心想事成。

东西方的智慧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人们都希望拥有美好的未来,只是我们的表述方法不同,但最后你会发现核心却惊人的一致。我想每位教练也可以看看《了凡四训》从古老的儒佛道三家之学中找到教练之路上的愿景和蓝图。

从《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看《赋能教练》的逻辑层次_第1张图片
逻辑层次
从《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看《赋能教练》的逻辑层次_第2张图片
义善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看《赋能教练》的逻辑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