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维特的烦恼》

读《少年维特的烦恼》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明媚月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是我读《少年维特的烦恼》后的强烈感受,感情篡夺了理智,注定主人公会陷入悲惨的命运。

爱情真的如此重要吗?

纯粹的爱情应该不分年代,不分阶级,不分年龄......只要遵从内心,两情相悦,没有什么可以成为羁绊。这是我们理想中的爱情的样子吧?

可是,这样的唯美爱情能长久持续吗?这是大部分人心存疑虑的地方。爱情这件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不知道那一瞬间被雷电击中时,你是因为TA的容貌?还是举止?还是出身?还是学识?还是地位?或者只是生理冲动?

因为它的纠缠不清,不可名状,所以在有条不紊的现实社会中,处处碰壁,难以生存。即使跨过了几百年的时光,人们还是会对这种纯粹的爱情心存疑虑,多数人还持悲观的看法。

所以维特在歌德的笔下,落得悲惨的结局,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贾宝玉和林黛玉阴阳两隔,这种感情似乎只有存在主人公的想像中,无法落地,不能见光,或者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正是想像让爱情变得醇厚、回味无穷吧!

《少年维特的烦恼》即使在精神、物质足够发达的今天还是会引起关注热潮。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值得人们反复推敲。

爱情只存在于彼时彼地,那一刻完全真实可信,令人沉醉。或者爱情的存在只为婚姻或者肌肤的亲密接触为铺垫,君子好逑之后而不得,就会成为一种痛,刻在心底,成为“胸口的朱砂痣”或者可望不可得的“床前明月光”。

毕竟亲情更长久,婚姻也更现实,更可依靠。所以,能把爱情顺利地转化成婚姻,是我们芸芸众生一生渴望的梦想。所以,维特不是为爱情献出了生命,他是为婚姻牺牲了自己,因为爱情已然汹涌,可是婚姻遥不可及,连肌肤之亲也被断然拒绝,似乎只有陷入绝望。

我们都说维特是成为了当时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其实是他自己没有走出自己的心理暗示:绿蒂是深爱他的,俩人注定是要在一起的......如果绿蒂深爱他,为什么明知道他会做出这样的傻事,最后她还是亲手把枪交给了他?

可惜了维特对她的一往情深,他不知道爱情这东西,一生可能有无数次,并不像彼时他想的那样,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他唯独忘了自己,忘了生命只有一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天下何处无芳草?

因为爱情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来去全凭“情”字,所以很可能一生会产生的很多次程度轻重不等的爱情,并且其中没有几次是真正的可延续的,而且只有一次能成为婚姻。而让双方成为一辈子的亲人的,更是难得一遇的缘份。所以相对于一辈子这么长,生命如此之重,当初的这些虚幻爱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热烈的爱情指向婚姻,但是如果缺少责任,不是三观一致,即使一旦心享事成,步入婚姻,也有可能掉入另一种悲观结局,成为蚊子血或白色饭粒。

因为喜新厌旧是很多人难以改正的劣根性,在婚姻中,不要奢望爱情会一直浓烈持久,除非你不断提升自己,拥有自己的事业与追求,不做依附的藤蔓,你在感情中才有话语权。

所以爱情很本能,很微妙,而婚姻很现实,自有它的社会责任。如果当感情碰到现实,最终牵手不成,那就让感情随风而逝吧!何必误了卿卿性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少年维特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