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日记—陌生男人

最近这一个礼拜发生了很多事情也跟着带来了很多感受,猜忌,怀疑,悲伤,喜悦,疯狂,甚至还有一些新鲜刺激。带着永不停止思考创作,永不放弃自我总结记录且定要故作深沉的思想家理念,再次打开了我的小笔记。

有如下思考的原因很简单——a long conversation with a totally stranger。 周日参加完Sunday worship(我竟然worship全程没睡觉)朋友(大F)送我回家的路上我决定在Blanton Museum那里下车走回宿舍顺便可以去Ellsworth Kelly’s Austin那里看一下开不开门(这名字是我现google的我一般都叫它彩色玻璃小房子)就这样我一个人穿着最近每天都在穿的一双毛拖鞋以及一条有些显瘦的黑裙子往那里走,小房子有人进出,我也决定进去看看。然后在身侧不知道从哪里出来了一个陌生长头发戴着眼镜的外国男人,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之类的small talk,我也礼貌友好地回复了,后来这个男人一直在找话题问问题,很神奇的是这些问题并不让我反感,反倒感觉有点意思,有的是关于艺术,有的是关于人生,信仰等等。以前当我一个人走在路上被男人莫名搭讪我都会礼貌/甚至有时会有点不礼貌地保持距离然后走开(虽然并没有那么多次但是…以前即使cute guy winked at me我也只回复一个尴尬的微笑️cuz u know Fboys everywhere)但是这个年纪看起来比我大十几岁的男人的礼貌和他表述的思想让我觉得可以继续聊天。我们从一个museum去了另一个,通过conversation我了解到他在UT念了master在Austin呆了十年,现在是在UT的preschool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教小小朋友们一些基础的东西。一开始我是不相信的,我觉得一个那个形象的男人更像是个自由的艺术家而不是被小朋友绕着的那种“奶爸”感觉。可就是他的一些话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说当他教育小朋友们让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的时候他感觉到成功,比起教知识他更想教这些刚会说话的孩子去理解彼此的想法。“He feels sad/angry/happy because of .... and it’s ok. You can understand him.” 理解了别人之后,小朋友们就愿意去分享,愿意去bond with each other。通过和他的聊天以及我自己的分享,我逐渐意识到我总是站在一个试图让别人理解我的立场。当我难过,我委屈,我生气,我无助的时候我总是想告诉别人,让别人理解我安慰我同情我甚至更关爱我;而不是去想别人此时此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会不会委屈,难过,生气。我以为只要我诚实地表述了自己的感情,一切就该理应按照我设定的和平安稳的剧本发展了,在中途我忽略了太多别人的感觉以及语言解读上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发生的误会,这个两三岁小朋友都可以轻易学会的道理我怎么到现在也没学会?其实我是知道的,但是反思之后我发现我是没有做到的。很多时候我怪别人不理解不安慰,在自己说话直白不考虑周全给别人造成伤害的时候却还以自己的“诚实坦白”引以为真性情而满足。就像是当我想要讲起我以前的人生故事首先想说的八成都是所谓“命运的不公”“生活的悲催”“经历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少会讲“我有一个美好的家”“别人对我的爱”“那些阳光明媚的回忆”之类的。我不否认每个人身上的伤痕都是独特的勋章,“Our wounds make us special.” 但是其实生活有更多部分是值得我们分享的,就像是这个贼长的“日记”,一些真正让我们自豪的事情,比如勇敢的爱,真诚的去包容,去完成挑战,又比如,去和一个街上遇见的陌生人喝杯茶聊聊人生。青春期里的我们觉得建立bond的最好途径就是一起聊聊明星八卦,或者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身边某个人的流言蜚语,可是成熟一点之后发觉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思考,是一点点攒下的自我进步,自我反思。说话每个人都会,大概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可是把话放在行动里要付出的努力有很多。我不会停止无论是在笔记上写作,还是在pyq记录,但我更清楚,我不会停止的还有—付诸行动,让自己慢慢变得更好。这篇日记与各位共享,共勉,祝好!

(不好意思,掺杂英文是因为习惯了/并不知道具体怎么翻译)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月日记—陌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