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阿尔卑斯之路漫游随感

1、

夏至已至,林道五月的寒风仍需要羽绒服才可抵御,不同的地方,除了存在时差,也有温差。过去几天,林道的天空像是饱含泪水的眼睛,虽不是一直下雨,但随时都会落下几滴。这这样阴雨的天气里,沿着石板小路漫步,脚步也自然变得缓慢、深沉。

博登湖湖水深蓝、湖面广阔,即使在阴雨天气里,远方阿尔卑斯山山脊的积雪依然清晰可见。石狮和灯塔守护着的港口,停满了船只,岸上是各色的观光客。还有一个父亲弯着腰指着远处的灯塔,在跟他的孩子讲述着什么,孩子手里拿着一艘木刻小帆船。在远处停泊的一艘船上,一对父子每人拿着一个遥控器,各自控制着自己的小船在湖面飞驰,偶尔传来胜者的欢呼。

此时此景下的石狮和灯塔让我着迷,内心涌起一股悲壮,还有些许温暖。在这样乌云密布的时刻,静立远眺的石狮让我觉得踏实,稳重,蓦然获得一种对抗的力量和远行的坚定;而灯塔,让我觉得人生尚有归处。我恍惚看到远行人与家人朋友挥手离别,渐渐消失在彼此目光所及之处,船员回首时,看到石狮的守望时的安慰;又似乎看到归来的人,在漆黑的夜里遥望灯塔上那一点暖光时,内心的渴望。对于,远行的人,从此出发,由此到达,也算是一种圆满。


摄影:尤莉娅


摄影:尤莉娅


德国阿尔卑斯之路漫游随感_第1张图片
摄影:尤莉娅



也许是天气的缘故,我的思绪里反复着悲壮和力量,看到岸边的树,特别有张力,有种挣脱束缚,向外拓展的不羁和无畏。简单、粗壮的树枝里我似乎看到了梵高挥笔在画麦田的样子,一种压抑、积蓄已久的能量的释放。在学油画的三四年里,我每年都会去梵高博物馆,有时候整个下午就静站在一幅画前,任由思绪蔓延,这让我平静和满足,我视之为相遇、相识。现在我闭上眼睛,梵高Almond Blossoms 每个枝桠的走向,每个花瓣的色彩和形状都清晰可见,喜悦和希望在心中萌动,我视之为相知。


摄影:尤莉娅



早年的时候,看欧洲画家的油画,常惊叹他们画笔之下云的层次之丰富,秋日色彩之绚烂,丝毫没有悲秋伤秋的萧瑟感。在经历了欧洲一个个春夏秋冬之后,发现那些油画里的风景,本就是画家目之所及的自然面貌,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内化之后提取出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再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

拐进一条石板小路,走进老城,德国基本的整洁和秩序感在这里毫无例外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过分的秩序感,势必少了几分生机和跃动。因为雨天的缘故,路上行人不多,而且基本上是游客,整个城市安静得像置身于无声电影。

有几栋房子的墙面上满是精美的画作,虽然我的文化储备不足以去欣赏它的价值、理解它要表达的意义,但强大的视觉冲击还是诱使我在观看之余举起了相机,满足了自己内心将这种美据为己有的冲动,我渴望相机保留这幅画面以供我随后解读,现在的我,相信相机是我的第三只眼睛。


摄影:尤莉娅


摄影:尤莉娅



曾经有三五年的时间,我的旅行观陷入一种狭隘的极端,坚持不带相机,不写游记,只是用双眼观察,用心感受,希望通过时间的大浪淘沙滤去旅行时的瞬间情绪的泡沫,那时觉得多年之后依然能清晰记得的,那便是属于自己的,是值得记录的。

的确,“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地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然而就清晰地了解一个地方(如一片树林)而言,就必然包含询问我们自己一系列的问题。”

但那几年的我,并不明白,相机是可以作为积极观察的有效补充。而记录,不管是文字记录还是速写,都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扩展自己的认知。在用文字表达的过程中,我的知觉由模糊随着思考渐渐变得清晰,所见所感的基本要素和结构也渐渐呈现,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建立起自己与某一特定风景或者特定区域的联结,借由外在的行走完成了一场内在的旅行。而文字也足以“定住即将消逝的云彩、颤抖的叶子及变幻的阴影”。

3.

今天天气晴朗,天空的底色是清淡的蓝,形状大小各异的白云,格外浓郁厚重,低低地悬浮在空中,无意游走,只是停留。坐在庭院吃早餐的孩子,对着随风舞动的树叶着迷,椭圆形的叶子在阳光下红的通透,一阵风吹来,阳光在叶子之间穿梭,跳跃的叶子美得像是原野里穿着一袭红裙舞动着的少女,真惹人爱怜。


德国阿尔卑斯之路漫游随感_第2张图片
摄影:尤莉娅



忽然想起几句诗,特别贴合此时的心情:

“在心灵为了眼前的景物

沉醉之前,一场眼花缭乱之舞

转瞬即逝,大自然却适度呈现了

一些永恒的东西”

我带着愉悦的心情,细细观察着眼前的景象,我相信今后的某一天,只要我想到此时此刻,一定会从中得到快乐,就像我现在只要想起那个漫天繁星的夜晚,走在royal island 白色的沙滩上感受,我仿佛立刻就穿越到那时那景里。

在旅途中邂逅的一个笑容,一阵风,一片落叶,一朵花都足以滋养我的心灵,所以,不论何时何境,我从未感到无聊。我相信,大部分的无聊空虚感都是源自自身的空洞无趣,而大部分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不知如何在一个空房间的获得宁静和快乐。如若心中有扇窗,何惧四面都是墙。

一顿悠闲的早餐过后,久居城市困顿的心灵从呆滞的日常里得到了解脱,在城市紧张生活里关于身份的焦虑,关于自我的恐慌在这一刻全都消散。一阵微风拂面而过,干裂的心灵犹如遇上一阵春夜喜雨。

自然确实有让心灵复原的魔力,也是对抗城市最好的武器。只是,自然也不可久居。有时,抵达,只是为了一场告别。

本文初发于公众号:亲子共读一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国阿尔卑斯之路漫游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