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和离职风盛行,就业市场怎么了?

都说这两年是创业潮,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创业中心城市也确实涌现了无数个创业公司和孵化器。民营企业,尤其是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大量吸纳了初毕业嗷嗷待哺的菜鸟毕业生们。但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是,这些初创企业的存活率甚至不到四成,也就意味着每年有60%左右的创业企业面临裁员、倒闭的局面。

裁员的风潮其实不止于创业企业,联想、魅族这样的大企业也启动了大批量裁员的计划。前些日子华为的34岁以上工程师的疑似“清退”流程也让很多岁至中年的员工人心惶惶。事情的最后,任正非的一次员工公开讲话被媒体报道出来:“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裁员潮和离职风盛行,就业市场怎么了?_第1张图片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华外企是最先启动裁员计划的。企业在面临业绩压力时,裁员这样“断臂求生”的行为在商业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而后国内的企业则是愈演愈烈,把危机感、与企业共存亡等等都纳入企业文化,希望员工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真正为公司“卖命”。高级一些的玩法是把股票、期权加入员工的福利之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万科开始推行合伙人制度的时候,毛大庆等一批高级副总裁带头离职,虽然官面上的理由是照顾家庭、休养生息,但是其中有几分信度外人就很难揣测了。

“一言不合就辞职”一度被视为90后散漫工作态度的最佳写照。离职,也成了时下很热门的话题。过年走亲戚、朋友聚会总会有人以此为话题,希望博得“离开是正确选择”的认同。裁员和离职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企业当然希望保持低水平的人力成本,员工则期望平均水准以上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离职就是自由毫无疑问是个伪命题。成年人应该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健康度负责,履历里三个月以上的空窗期在人力经理眼里都会被视为“危险员工”。

裁员潮和离职风盛行,就业市场怎么了?_第2张图片

以现在国有企业普遍薪资偏低和民营企业的高风险、高流动率来看,跳槽已经成为每个职业生涯还长的人不可避免的事。在用人策略上企业几乎都是短视眼,别指望你的老板能够听懂用工成本的边际效应和替换机会成本。在99%以上的岗位里,通常老板都认为钱出够,级别调高都能找到合适人选。现在宽松的就业市场里雇主占有着“买方市场”的有利地位,极少站在员工考虑他们的职业生涯应有的稳定性。也正是这样廉价用工的就业市场才滋生了“辞职有啥大不了的,反正工资也没多少”的破罐子破摔心态。

改善就业环境,很多人想到立法。保障最低工资,保障员工福利,把工会的作用发挥到实处,这当然都是政治正确的做法。每一任政府都致力解决就业改善民生,但程序是繁琐的,修正的时间更是漫长。每年都如春笋一般冒出来的毕业生,肯定有一部分要成为“恢复时间”的牺牲品。就业市场到底怎么了?我这么一说,你心里一定有数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裁员潮和离职风盛行,就业市场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