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生活没有滴滴的时候,我们究竟是怎么活过来的?

当我们的生活没有滴滴的时候,我们究竟是怎么活过来的?_第1张图片

凯文·凯利,就是人们习惯称为“kk”的那个人,是《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kk被看做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著有《必然》、《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失控》等。

KK被人称为“世界互联网教父”,他对当代互联网人的启发非常大
他在《失控》中说:要用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他在《科技想要什么》中说:科技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
而在《必然》这本书中,他介绍了“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
换言之,他预言了未来30年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

凯文凯利的《必然》里面写到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的开篇部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变化是必然的。我们现在承认,一切都是可变的,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尽管很多变化并不被人察觉……我们生活中每一项显著变化的核心都是某种科技,科技是人类的催化剂。因为科技,我们制造的的所有东西都处在“形成”的过程中。每样东西都在成为别的东西,从“可能”中催生出“当前”。

永无休止的变化是一切人造之物的命运。我们正从一个静态的名词世界前往一个流动的动词世界。未来的三十年里,我们还会继续使用汽车、鞋子这样有形的物体,并且会把它们转化成无形的动词。产品将会变成服务和流程。随着高科技的注入,汽车会变成一种运输服务,一个不断更新的材料序列,对用户的使用、反馈、竞争、创新乃至穿戴做出快速反应。

这本书的中文版是2016年1月出版,那么英文版的成书时间应该在2015年年中,正好是滴滴和Uber打价格战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在那种大规模的补贴大战之后,我已经非常习惯用滴滴叫车了。在深圳的街头你很难在大马路上拦到一辆的士,而我也不用自己非得自己开车。

我们以前习惯购买一件物品,拥有一件物品,买房、买车,总感觉自己是拥有者的话就格外踏实。只拿买车来说,现在基本不是买不买的起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代步车还是买得起的,而是值不值得买的问题。尤其在一线城市,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完善,除了公共汽车,地铁的网络也在逐渐变得密集,走快速路的巴士也很多。或者,出门叫网约车也很方便,比自己去地库取车都要快。周边游搭乘高铁或者自驾车也很方便。而且停车也非常不方便,车位紧张自然不说了,还要搞清楚这个地方是否能够停车,搞不好被开罚单了。实在让人没有买车的欲望。

过去也有出租车,但是叫出租车实在不方便,碰到阴雨天,能打到车基本就靠人品了。出租车数量少,网约车则直接把私家车盘活了,可以出售私家车的空余时间;出租车没办法满足某个特定时间某个特定地点,用户的用车需求,但是一打开网约车的App下单,不出几分钟,附近的车就赶到了。身处现在一个方便的出行时代,很难想象,过去是怎么活过来的?

去年又冒出来共享单车,今年深圳遍地已经被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占领了。Mobike的橘红色车子、ofo的小黄车、小明的小蓝车……简直太方便了,共享经济的生态下连自行车都没有必要买了,只需要花很少的钱按需租用。5毛钱半小时,去附近的地方足够了,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数字。

的确,我们以前购买一件物品的的动机主要在于它的功能和属性。比如说买车,是为了解决了我们出行不便的问题。但是如果有类似滴滴、Mobike,帮你实现同样的功能,还很方便、快捷、省事,提升了我们的出行体验,那么你买车的需求就会渐渐被替代了。我们对产品的要求也从功能属性变成了服务和体验的要求。只要能解决我们的出行问题,而且不论从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来看都更胜一筹,那它就是好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国家层面经常说的“供给侧改革”,市场层面常说的“消费升级”。大众有能力消费,但是请拿出一个好的产品出来。而我们对产品的定义不是摆在那里的一个冷冰冰的东西,而是它能不能帮我实际解决需求。

就拿女生减肥来说吧。这是全世界女生长盛不衰的、最有共鸣的一个话题。比如说,我想减肥,我想知道,我已经在每天跑步不停地让自己出汗了,我吃饭也挺注意了,少吃或吃的很清淡,为什么还是瘦不下去,或是没有达到我最想要的那种程度?有没有一个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有一个私养师和教练可以关注我的生活。教练可以根据我今天的体脂的数据安排我今天的运动,运动之后做什么放松训练。营养师则帮我安排家庭里可以自己做的一日三餐,并对我日常生活的不良饮食习惯给出提醒。我想偷喝可乐的时候,请制止我,我有时候自制力不是那么强;我的冰箱里还放着上个星期买的菜,请帮我看一下是否还能当做今天的食材。如果能看一下我冰箱里的食物买的是否科学、有利于减肥就更好了。

如果能有这样的专属服务,并且价格能承受得起,我想一定会大受欢迎。

另外一个需要整体服务体验的例子,就是女生的护肤。女生爱美之心天生有之。脸上起了个痘痘吧,医生说你这是痤疮,给你开了点外涂的药;中医说你是内分泌失调,让你喝中药;美容院说你毛孔堵塞,说要做清洁护理;瑜伽老师说你是身体内有毒,需要深层排毒;健身房的健身教练说你需要运动,需要出汗;卖花草茶的、卖蜂蜜的,说你不要乱用化妆品,最好以内养外,喝我们的产品有好处……我TM到底该干啥,完全一脸懵逼状,乱尝试一通,没什么卵用。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产品利益的立场上提供建议,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你一个整体的方案,说只要按照这样做,就可以搞定。我真的不想学什么皮肤的构造、人体各器官的组成,只要有一个权威的人跳出来告诉我怎么做就好了。

就像罗振宇在2016年的跨年演讲会上说的一段,他带朋友吃饭,不知道吃什么、去哪吃,给和菜头打电话,和菜头给他全部安排好了,你就去这家,上什么菜,上菜的顺序你都不用管,已经都安排好了。

当我想出去吃饭又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需要这样的服务,请直接对我简单粗暴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的生活没有滴滴的时候,我们究竟是怎么活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