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问题,做对事

多数人可能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上,出了一个题目: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有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环保专家、核专家、粮食专家。他们都站在自身领域的最高点,每一个人都关系着世界存亡。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减重,才能使世界的损失最小,请问该丢下谁?

很多人参与进来,有的选环保专家,有的选核专家,有的选粮食专家。他们都认定自己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一下子,各种基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的复杂论证见诸报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场面很热闹。

当最后的胜利者揭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竟然是一个孩子。他的答案十分简单: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想必大家对故事付之一笑,认为这毕竟是一个故事,哪有那么极端?谁会绕着弯子,把明明简单的事情去做得复杂。

其实,这个故事就一个简单的底层逻辑:需要做什么?怎么达到?需要减重!挑重的减!如果有人说,需要挑重要的保护。可明明题干就说了,每一个都站在各自领域的至高,怎么办?难道你说不减——那三个都得死吧!这不没有解决问题么?

事实上,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不妨来看看工作中的我们,会不会犯类似的毛病?

主管小金一上班就接着昨天未完成的忙开了,等中午领导问他们小组一上午都干了些什么时候,小金一脸懵逼,说不知道。作为主管,具体工作只是自己的一部分,主管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自己team的全面事务,对每个环节都要了解和管控。没有全局观,主管只会把简单的事做复杂。小金要理清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我的职责是什么?我怎样开展自己的工作?我怎样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办公室小杨,领导刚刚交办了一个任务给她。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她听得好好的,不断地点头“哦哦”。领导问,明白了吗?她说明白了。过了好一段时间,领导问她事办得怎么样了,结果她说出来的和领导想要的结果大相径庭。又一个没有问对问题的。

要把事情做对,首先得问清楚相关的问题,至少需要明确目的和意义,找对方法和流程,并且需要持续改进,才能把事情越做越好。

首先,明确目的和意义

别把你的梯子架错了墙。明确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能够省下不少时间,更能让工作变简单。上面小杨的例子就是这样。老板布置的任务,她尽心尽力去做。可是,连领导想要结果的都没搞清楚,不但花了大把时间,还耽误了事务的进程,严重的话还会带来不良后果。

在工作中,为了能让工作更快更好地完成,经常需要做澄清的工作。澄清的目的在于弄清楚开展这件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使用的方法或手段有什么限制?最终达到的结果是什么?谁要这个结果?结果需要达到的细致程度如何?只有把这些全部搞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量身定制任何的结果。这样提供的结果既不多给,也不少给。在项目管理上,这样的做法称之为防止“项目蔓延"。

既不多给,也不少给,防止资源浪费,还可避免提供不足而误事。能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就是做事要有方向,弄清楚目的和意义。

其次,找对方法,理清做事的流程

光明白目的和意义,还不足以把你想要的结果带到面前。你需要花些时间来找找方法,特别要理清做事的流程。同样可以通过问问题,来理清自己做事的流程,达到事半功倍。比如: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存在?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是,解决方案是什么?方案是否正确?如何验证?

通过问一系列问题,在大脑中把事情的底层逻辑想清楚,做起事情来就有条有理,不会错乱。

再次,持续改进,找出更加直达目的的方法

要是做到了前两条之后,事情都能做下来了。如果能从头把做事的全过程复盘一边,就会有新的发现。就像写文章,写完之后再修改,总会有新的发现和改进。我们不应该放弃这样改进的机会。所以,在事情做完之后,问问结果提供得对吗?有没有遗漏的?有没有更加直接的方法,可以缩短流程?总之,把做这件事的套路总结出来,成为模板,标准化,以后做同类的工作,就更高效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事之前,问对问题,事半功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对问题,做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