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

文/猴子王木木(HZ_WMM)


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_第1张图片

记得有次看《杨澜访谈录,》杨澜在采访一位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的时候因为专业词汇的准确得到对方的表扬,杨澜对于此的回答大概意思是,她为了这次采访的顺利,看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包括查询这些专业词汇的具体含义。

对了,采访者的母语是英语。

《杨澜访谈录》一集约摸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时间很紧凑,如果把嘉宾的生平浓缩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内,真的是不允许出现愚蠢的问题,杨澜为了让自己“不问蠢问题”,她的做法是,再忙也会偷出时间看书,而且更要读好书。为了更好的与采访者沟通,在采访之前她会做大量准备,在采访IMF总裁拉加德,金融家索罗斯之前,她都会逼着自己看那些“很艰深”的经济学著作。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的职业不需要直面“采访者”,语言转化技巧就略过了,但是,为了摸清市场,借鉴前辈,吸收专家的营养,阅读转化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的职业也会碰到需要研读“艰深”专业书的时候,也会遇到需要整理收集很多资料的时候。

虽然网络上,也能收集到有用的资料,但是毕竟是片段的零星的,更多收集的专业资料是一些专业的书籍,毕竟书籍是经过校对整理的,是系统的。

那么,片段有了,专业书籍有了,之后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怎么整理为我所用呢?怎么样从“晦涩”的大砖头里面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这时候在你阅读过程中将读到的文字转化为你所需要的知识,转化为你所需要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多半会提过艾宾浩斯曲线,提醒我们要重复记忆,这个记忆方法的科学根据在《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里面转化为科学语言是这样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本信息、空调声,乃至气味、触感等都一一记住的话,不出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

你看,虽然研究表明人体的大脑容量很大,可耐不住我们接受的信息更庞大,所以大脑的机制就是一直在删除,在清缓存。《实用性阅读指南》里面告诉我们反复阅读,来留存记忆,而且每次阅读的解读也不会一样,当然,我们大部分是没有时间将一本书读三四遍的,所以这本书的另一个观点是找出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的观点是《杠杆阅读术》这本书的,里面提到“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_第2张图片

是不是看到希望了?一本厚厚的书,放在你面前,你所需要拿出来的精华其实并不是海量的。《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在创业的时候,一年阅读了300本以上的书,计算一下,不到两天他就得看完一本书,这个速度是惊人的,当然如果只是拿眼球扫描的话,比这快的速度还有,大岩俊之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将这300本书籍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了,如果你只是读一本书,20%的技巧可能对你没什么用,可是300本书就不一样了,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

如何快速的进行知识输入?

如何保持知识的持续输入?

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输入?

如何准确的传达知识做好输出?

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时时会碰到的问题。

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提高阅读转化能力。

第一,“教练法”

“教练”最早出现在16世纪,它的语源指的是,将乘着“马车”的人送到目的地的人员。我们国家出现的和“教练”现代意义相通词汇应该是“教习”“教头”,当然在我国古代,这也是官名。


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_第3张图片

其实在现代语意语境里都是“引出对方的潜能,促使其自主行动”,教练会给我们制定计划,规范动作,自我指导的意思也是如此,自己称全自个儿。

拿到大部头,首先你得浏览序言,目录,后记。序言知道书的全貌,后记知道书的背景,目录知道书的组织结构,把握书的结构层次。

“教练”会让你制定目标,朝着目标奋进。阅读开始之前,你也得有自己的目标,你是为了什么看的这本书,你需要获得什么,有了目标你才能更快速的获得你所需要的,就像怀孕的妈妈会突然发现周围多了很多怀孕的孕妇一样,其实不是孕妇数量增加了,而是你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孕妇这件事情上来了。

其次,开始阅读之后,时刻记着你的阅读目的,这样你才会集中精力在阅读这件事情上,而不是读5分钟就开始急躁,手就无意识的伸向旁边的手机,开始罪恶之源。

明确目的会让你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你的问题上,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不会让你忽视这些你所需要的信息,同时持续的集中注意力,会让你时间放慢的感觉,提升你的阅读感受。大脑的构造决定只要一有问题,大脑就会想要知道答案,所以有了目的,更利于阅读。


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_第4张图片

最后,不要去想“这本书,这么厚,这么深奥,我看不下去怎么办”,《实用性阅读指南》里面,作者举了他在创业之前的例子,他在创业之前问自己的问题有:“如果这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吗?”“为了能这么做,这一周里我可以干些什么?”,你想明白了吗?不要去恐惧之后的结果,你需要考虑的是,真的这么做了,可能会付出什么代价?这个代价你能接受吗?能够接受就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能够干些什么”,将行动细分为从明天就能开始的步骤,而不是一周后,一个月后,一年后要怎么怎么样。

第二,将20%化为4%

我们都知道社会财富存在二八法则,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着社会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其实也可以运用到阅读方面,全书的最重要的内容只占20%,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一本书中关键内容的页数,相比于全书的页数,其实并不多,我们也不需要畏惧。

当你知道了这20%的内容之后,你应该尝试将20%凝练为4%,也就是说,重要内容占20%,折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_第5张图片

这一个技能就是舍弃,提倡极简主义的认识或者整理书籍当中,会很高频率的提到“断舍离”这个词,阅读也可以借鉴,果断舍弃书中不必要的部分,盯准你的阅读目标。“催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三十六计》中第十八技擒贼擒王需要我们借鉴到这里,之抓取关键,舍弃非必要的部分。

第三,不求甚解


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_第6张图片

五柳先生的教导至今不过时,尤其是阅读的时候,你先得有时间意识。我曾经看书一个小时只看了一页,看完还不知道看了什么,还得再返回去看一遍,这个时候的阅读效率是非常低的,云游四方意味着此时你的眼球移动的速度跟不上脑袋运转的速度。

大多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你手里边拿的就是“艰深”“晦涩”的大部头,所以一旦你在阅读这种书籍的时候,一定要定制具体的阅读时间计划,有了时间意识,你的阅读效率会迅速地提高。对于大部头的不求甚解,会帮你节约很多时间,同时避免神游的情况,但还是需要结合第二点,明白自己所需要的4%,仔细研读这部分内容,收获会比拖拖拉拉看完全本书的收获大。

而不求甚解同时也适用于商务类书籍,针对这类书籍,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不需要全部理解,只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好了。


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_第7张图片

针对阅读的“快”“准”“狠”练习,不仅仅是针对读书过后,却不记得书中内容,更多的时候,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时间很宝贵,不能让每次读书成为无用功。三毛在《送你一匹马》里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一位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我们希望读书可以增加气质,也更希望在读过的书能够转化成为能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读过的书转化成你的能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