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春,在南加州大学(USC)的校友公园,查理·芒格向刚获得学位的法学博士生和硕士生做了一场演讲,查理在演讲中将贯彻他一生的智慧做了一个分享。
这篇演讲收录在《穷查理宝典》,前段时间本着对查理·芒格老先生的仰慕入手了这本书,演讲虽用语简单,但句句深藏智慧。
查理·芒格作为巴菲特黄金合作伙伴,一生学识之广,智慧之高令人深深折服,
我将这篇演讲——如何获得精彩人生,做了一个简单归纳整理,就此分享出来,与君共勉。
1. 终生学习
如果不终身学习,我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我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大学以后,我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
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可以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2. 跨学科学习
对于历史,古代最伟大的律师马尔库斯·图鲁斯·西塞罗有句名言: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
将西塞罗这句话推而广之,除了历史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人们必须了解的。
人们只有拥有跨学科的知识,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
3. 隐藏智慧
跨学科的知识也许会给你带来危险,因为它太有用了,如果我们使用它,当我们和其他学科的专家或是你的上司在一起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知识比他更丰富,更能够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当他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有时会知道正确的答案。
遇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们的正确让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觉得没面子,可能会引发极大的报复心理。
在查理年轻的时候,当他认为他知道的比上级多的时候,他不太擅长掩饰自己的想法,没有很谨慎地去努力掩饰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总是得罪人。
对此,查理建议最好学会隐藏睿智。
4. 逆向思考
查理在演讲上引用南加州大学麦卡弗雷院长曾讲过的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一个乡下人说:“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这乡下人说的话虽然听起来很荒唐,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如果我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印度,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我要怎样才能帮助印度?”与之相反,我们应该问:“我要怎样才能损害印度?”我们应该找到能对印度造成最大损害的事情,然后避免去做它。
也许从逻辑上来看两种方法是一样的,但那些精通代数的人知道,如果问题很难解决,利用反向证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生活的情况跟代数一样,逆向思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正面思考无法处理的问题。
5. 消除自怜
查理有个朋友,他随身携带一叠厚厚的卡片,每当有人说了自怜的话,他就会慢慢地、夸张地掏出那一叠卡片,将最上面那张交给说话的人。
卡片上写着“你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像你这么倒霉。”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开玩笑,但查理认为这是精神卫生。
每当我们发现自己产生了自怜的情绪,不管是什么原因,哪怕由于自己的孩子患上癌症即将死去,我们也要想到,自怜是于事无补的。这样的时候,我们要送给自己一张他朋友的卡片。
自怜总是会产生负面影响,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能够避开它,我们的优势就远远大于其他人,或者几乎所有的人,因为自怜是一种标准的反应。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公平的打击。有些人能挺过去,有些人不能。
查理认为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反应。
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6. 追求无缝之网
复杂的官僚程序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
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
玛约医疗中心手术室便是如此运作的,如果那里的医生像律师那样设立许多像法律程序那么繁琐的规矩,更多的病人会死于非命。
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永远别忘记,虽然我们在工作中要遵守程序,但我们不用总是被程序牵着鼻子走。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尽可能的追求一张无缝的信任之网。
对此,查理开玩笑说:
如果你们拟定的婚姻协议书长达47页,那么我建议你们这婚还是不结为妙。
这篇演讲还有很多精彩的智慧,我只是从中选取一部分我所认为比较重要的。
其实,这篇文章里的很多道理都很通俗易懂,听起来甚至有些像鸡汤,但是这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真相——越有价值的越简单。
每个学习者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从最开始盲目收集信息,到随后的将信息沉淀出知识,再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积累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格局,最后将这一切凝聚为自己的智慧,是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