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个小组叫“很爱便利店”,
里面有一条网友发言---24小时便利店就像深夜里的男朋友。
看得我心潮澎湃,一幕幕过往在眼前飞驰而过,恨不能隔着屏幕伸出手去和楼主紧紧一握。
一.
2002年,我从京都搬到名古屋。
买不起新干线的票,只好搭乘缓慢颠簸的长途巴士。
和恋人分开,独立求学和开始一个人住这件事都在这一天内同时完成,
一只手提着行李箱,另一只手提着一只仓鼠笼的我眼圈红着,
头靠在窗上看着应景的急雨噼噼啪啪地打在窗子上,胖胖的仓鼠陪着我一路默默无语。
到达名古屋时,已是暮色四合。
房东不在,我咬着牙徒手将30公斤的大行李硬拖上2楼。
盘腿坐在榻榻米上看着这不足10平米的小出租屋家徒四壁的样子,心里一片兵荒马乱的茫然。
掏出手机想打一个报平安的电话,才发现手机欠费了。
拿起钱包决定去楼下的电话亭。数出仅有的几个10日元硬币,急急地拨通电话---
“喂”,“能听到吗”“我到了,手机欠费了,喂?”
电话里传出嘟嘟声,短短几句,通话时间就结束了。
终于精神崩溃的我对着电话亭表情扭曲地嗷嚎大哭,反正没有什么路过的行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大放悲声。
哭累了,抽噎着止住眼泪时,肚子才试探着发出咕噜声提醒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我环顾左右,附近只有一家定食屋和一家小小的意面店,都早已打烊,
还亮着灯的只有马路对面的一家,招牌明晃晃的,是柔和的白绿色,在泪眼朦胧中一片光怪陆离的模样。
擦干眼睛仔细看时,发现是一家FAMILYMART。
没想到在百步距离内竟然有一家便利店,这让我在消沉中莫名地有些雀跃。
我看着它,它也静静地看着我,似乎在说:嘿,欢迎入住。以后敬请多多关照。
二.
大二以后,生活步入正轨,功课也逐渐忙了起来。
白天要上课,傍晚要在图书馆做功课和温习,晚上和周末又要去打工。
本来一个人做饭吃饭就是极其虐心的事,忙碌给了自己拒绝下厨更好的借口。
我开始频频出入FAMILYMART,
早上去买冰咖啡和热包子,晚上去翻看新杂志并买一份关东煮。
仲夏夜的傍晚,有时会直接买一罐冷啤酒坐在门口,吹着风慢慢喝。
更多时候,则是毫无意义地在店内游荡。
看看有什么季节限定的饮料,或是新上市的小甜点。
时间久了,工作人员都和我熟得不得了。
谁是早班谁是夜班,什么时候新面包会送来,哪天店里停了电,我比店员还清楚。
三.
如果把我的留学生活做一个剪辑快进,会发现它是如此乏善可陈。
很少出入夜店,手机没有前置摄像头可供自拍;从无香艳的邂逅,甚至连代购都不知如何做起。
只有街对面的这家便利店每日与我你来我往,始终保持着平淡却不可或缺的友谊。
每天走进去看看日期新鲜的商品,就像在浏览朋友圈更新;
而或多或少地买下点什么,则是我为它点赞的方式。
当然,审美疲劳时,偶尔也会变心,
地铁站出口有一家LAWSON,供应独一无二的炸鸡块,鲜嫩多汁相当美味;
从住处多走一条街,就有一家7-ELEVEN,在便利店关东煮美味度大评比中拔得了头筹;
打工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家MINI STOP,有靠窗的座位,还有比星巴克的味道要赞上许多的冰咖啡。
便利店如此之多,各有特色,每条街上又都有一两家,很难让人不心猿意马地想要尝试个遍。
但是即使在没有光顾FAMILYMART的日子里,
也会在晚归的路上远远地看一眼它的灯光---柔和而坚持的光,
照亮心里的空虚和不安,也照亮着这条路灯稀疏的街。
四.
一直以来,我打工的地方都在市中心繁华街那边。
先步行7分钟到地铁站,再搭乘15分钟的地铁,最后还要步行10分钟才能到达。
去的时候还可以演演开往春天的地铁,回程赶末班车的时候就要上演生死时速。
一旦运气不好没赶上,就要花掉一天的薪酬来打车。
久而久之,钱没攒下多少,腿却粗了一圈。
于是下定决心哪怕钱少一点,也要换一个近处的兼职。
于是走进FAMILYMART想要去买一本FROM A(兼职信息杂志)和履历书(简历表)。
正是店长当班,结账的时候看到我买的东西便问
“バイト探してんの?”(在找兼职?)
见我点头又问“うちで働かないか?”(考虑来我们这里吗?)
“え?!マジで?”(昂?!真的?)我一脸惊愕的表情倒把店长吓了一跳。
“深夜和清晨的班在招人。从晚上23:00到早晨8:00。熬夜可能会比较辛苦,但是薪酬比较高。可以一周只排两次班,另外夜里也会比较清闲。没有客人的时候可以在后面休息。要不要考虑一下?”
五.
突然间要和便利店建立这么亲密的连结,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
有一种被多年的好基友告白的感觉,要不要答应还真的有点犹豫。
然而最终还是被它无敌的地理位置和优厚的薪酬征服,毅然答应了下来。
然而视角从顾客切换成店员时,才知道这工作远远不如看起来那么光鲜。
提前10分钟打卡换制服,头发要绑成马尾,淡妆,项链戒指统统摘掉。
半夜会补货一批零食饮料,沉甸甸的纸箱子用平板车推进来,要自己运进库房摆好,并把货架上库存不太充裕的商品逐一补货,食品类要注意日期新的放在后面,临期的摆在前面。
饮料补充要站在冷藏柜后面进行,经常会被冻得直跺脚,还要注意不要让突然伸出的手吓到顾客。
店内的地板永远是亮堂堂的---这意味着总有人要打扫它。而且你需要学会摆弄那台超大体积的吸尘器。
这一切都搞定时,已经差不多是凌晨3,4点了。你可以休息一会儿,如果饿了,可以随便选一盒当天下架的便当吃---是的。这项员工福利对吃货来说很重要。它会帮你节省很大一笔开支。
小小的休息后,又要开始忙了。早起的上班族会在1个小时候陆续到店,各种冷冻肉包菜包要放进柜台的蒸箱里,当天的报纸换好面包摆好,如果时间还来得及,最好做一个简单的盘点。
然后你就可以一本正经地站在柜台后,向第一个进店的客人微笑说早安了。
这份工作漫长而枯燥,让我好几次都萌生退意。
而让我最终坚持了下来的,除了可以随便吃便当这种员工福利,还有一个让人兴趣盎然的小游戏---
一本正经地观察每一个来店里的客户。
每天第一个进店的,一定是那个35岁左右,穿着一身利落西服的职员。
他每天都会买2小瓶补充能量的饮料和一份财经日报。站在柜台结好账后,直接拧开饮料喝掉,然后带着报纸急匆匆地走掉。
天天都会来的,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妇人。衣着邋遢,只比流浪汉好一点点。她只看那些漂亮的贴纸和文具。嘴里还嘟囔着,不知道在说什么。
店里的人都不喜欢她,见到她进来也不招呼,她也不以为意。
在她有一天临时起意多买了一个面包而没带够钱时,我偷偷地和她说没关系,自己掏出零钱帮她垫付了。
她并不道谢,看了我一言,把面包装进随身的小花兜里,嘀嘀咕咕地走了。
而半夜里进店的,多是些目光闪烁脸上爆痘的年轻男孩。
他们会买一本成人杂志或一盒套套,为掩饰尴尬,再买一条口香糖。
我也就装作没看到的样子,把它们装在不透光的牛皮纸袋子里,笑眯眯地递给他们。
六.
回国前夕的一天,店长给了我一张新海报让我贴在门口。
展开一看,赫然是FAMILYMART的亚洲开店计划,第一站就有上海。
很难形容当时的心情有多狂喜,如果不是店长的腰围太可观,很想当场给他一个熊抱。
和朋友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们的反应都很平淡,并表示无法理解我巨大的热情。
“就像处了很久的男朋友可以带回家见父母了。你们不开心吗?”我动用了全部的想象力去解释,
结果招来一群大大的白眼。
七.
回到上海工作以后,真的看到FAMILYMART开了过来,并有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叫“全家”。
开店速度之快,让人咋舌,瞬间便星星点点布满了魔都的大街小巷。
日本进口商品很多,商品的摆放也和从前那家店很像,只是空气前所未有的陌生。
在店里漫无目的地转了两圈,店员便笑容满面地走向我,问我是否在寻找什么。
而我也随手拿起一瓶茶,搭讪着结账走了出去。
终于明白,承载着青春岁月的那家店,并未和我一起回来,而是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而和它连一张合照留念都没有的我,只能带着感谢在回忆里和它告别。
就像当初初次相见那样,静默相对,没有语言。
然后挥挥手,微笑转身,走向下一个节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