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的英雄之旅

《我不是药神》中程勇的英雄之旅

在给学生讲博弈论的时候,讲到智猪博弈案例下的现实应用,其中一个就是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关于这个应用又涉及到最近一部特别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即展现了病人,假药贩子,医药厂家,政府几方的博弈的过程。电影一播出,诸多网友对医药厂家和政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尤其是前者。把医药厂商进行道德绑架,赤裸裸的只知赚钱,冷酷不讲人性。就本质而言,病人,医药厂家,政府其实都没有错。病人需要生存,无力购买昂贵的正规药,只能购买仿制药;医药厂家耗费数年甚至十几年,投入巨资研制的抗白血病新药投入市场,基于高昂的成本,价格必然高。印度仿制药的出现对医药厂家是致命的打击,要求取缔仿制药,于情于法亦合理;政府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推动市场健康发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正是职责所在。激烈的网友错就错在把事实判断混淆为价值判断。网友针对厂商的诉求和政府的作为进行道德绑架,价值评判是有失偏颇的。看病难看病贵,病人无力承担高昂的费用,这是事实。关键点在于政府社会保障的缺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才是导致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之所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应该是政府提供给居民的最基本的保障。

电影的拍摄借鉴了好莱坞的模式。研究比较神话学的作家,约瑟夫·坎贝尔在其作品《千面英雄》中提出“英雄之旅”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好莱坞又广泛的应用,如《星球大战》,《阿凡达》,《美国队长》,《指环王》三部曲等等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理论拍摄的。《我不是药神》这部反映中国热点问题的电影也有意识的按照这个思路推进的。

我们知道“英雄之旅”理论划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又有几个环节。第一部分,我们称之为英雄的启程。主角一开始处在被抛状态,英雄的特质被遮蔽,这是起点。在这种状态中,主角受到使命的召唤。就如电影中的程勇,开始生活困顿,妻子离婚,小店难以维持。偶然情况下,病人找到他要求他代购治疗白血病的仿制药。这一开端就是我们要说的主角受到使命的召唤。有的时候主角一开始并不是就立马展现出英雄的本质,或许展现的也和普通人一样。就如程勇,想赚钱但是又胆小怕事,犹豫后拒绝帮人购买仿制药,也就是拒绝了使命的召唤。主角在踏上英雄之旅的过程一般都不是主动的,而是由于某种契机,被迫踏上英雄之旅,然后逐渐展现英雄的色彩的。如《釜山行》中的石宇,一个小人物最后变成了女儿的英雄。如《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程勇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父亲住院,需要一大笔钱,迫使他不得不踏上代购假药的旅程。这样走出原先的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旅程。程勇到达印度,寻访药厂,接触走私犯。就这样程勇的英雄之旅启程了。

英雄之旅的第二部分是启蒙。主角在踏上英雄之旅后并不是一番风顺的,在旅程中会经历各种磨难,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包括主角会受到各种诱惑或者磨难。团队队员可能离开甚至叛变,主角也会受到考验。主角在考验中,英雄气质不断被培养和磨练。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购买到印度仿制药后回国,结果卖不出去,经历挫折。然后偶然结识刘思惠,进而进入到病友的圈子中,可以说峰回路转。仿制药越卖越多,程勇开始赚钱。然后又遇到牧师和黄毛,牧师把程勇描述成救世主。在卖药的过程中,生意越做越大,收获金钱和各种锦旗。慢慢的因为利益的诱惑,团队分崩离析,程勇也因为游走在灰色的边缘,加之赚的濒临死亡的病友的钱,内心挣扎不安,最后也退出了。在这个过程也是主角不断接受教育,不断的接受各种磨练的过程。

英雄之旅的第三部分是归来。就这个标题不言而喻,英雄的归来。那么剧情发展到此时时,剧情会出现反转,需要主角归来。此时主角再次背负上伤命,实现自我觉醒,主角光辉的英雄的形象日益散发,主角彻底转为英雄,主角完成整个英雄的旅程。程勇在面对药贩逃跑,张长林被抓,病友死亡等一系列事情,内心的英雄气质被激发,重新担负起使命,拯救病人。此时程勇从最初的拒绝到开始以此赚钱,到最后把它看成是自己的神圣的使命,完成了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承担使命的过程。在这趟英雄之旅中程勇实现了彻底的转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勇的英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