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扫墓恶心了谁?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初雨霁》

          犹记得少年时期,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家老老少少,提前计划置办祭祀物品,浩浩荡荡踏着泥泞山路,前往祖先墓前,孩子磕头,大人祈福,亲人间互相攀谈,回忆先人的同时,告诉孩子何谓家风, 中国人的故土情节正来源于家族精神的传承,清明节搭建这样的桥梁,集中时间给予后人传统文化教育。那么代客扫墓这幕荒诞戏,究竟是演给谁看的?

        对于先人来说,有生之年也许叱咤风云,也许默默无闻,但是抚养子女,言传身教,给予亲人关爱自是责无旁贷,自然希望他日入土为安,有人记得他,愿意在他的坟前静静的焚香,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对于祭祀之人来说,先人在世时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都时常忆起,清明时节带上酒菜小酌几口,仿佛亲人还在身边,攀谈起前尘往事,回忆滚滚而来,说起自己近期的工作生活,有喜有悲,正是情义无价。

        对于孩子来说,对祖先的记忆已经模糊,清明祭扫,听听父母说说亲人旧事,家族遗训,给老人磕磕头,告诉他们自己学习如何,取得什么荣誉,让老人泉下有知也倍感欣慰。

       清明意味着春天最好时光的开始,气温渐升,雨水滋润,“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本应携家人子女,怀感恩之心,共清明风光,传家风家训,除微尘蔓草,焚清香祭祖。  这样美好的时候传来代客哭坟的嚎啕声,网络直播时一扫而过的隔壁老王的墓碑,站在墓前读祭词的是代客扫墓者,顿时哀思一扫而光,令人唏嘘不已。

代客扫墓恶心了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寄托情感的仪式被“200元磕头一次,100元祭拜词,除草拍照视频直播一条龙服务价更优”取代,清明祭扫也失去了意义,因为比仪式感更重要的是家族的团聚,人都不到场何谈遗训家风的传承。

         当每个节日都被中国人过成情人节的今天,这样哀思故人的日子里,本应上孝父母,下育子女。因为工业文明人口持续大规模流动,短短的三天假期不能回到故乡,人们大可以携子女往故乡的方向跪拜,心中默念以表诚心。

         互联网迅猛发展,科技本应以人为本,创新祭奠方式也应该围绕传承遗训家风为主。如果能将先人遗训通过视频记录下来,进行网络祭拜也是很环保的。还有人提出在墓碑上留下二维码,手机一扫就可知先人的生平事迹,也是后人了解家族历史的创新方式。

        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果心中有祖先,不一定要在清明这一天,不拘泥形式,任何时候都可以去祭拜。像完成任务一样祭扫,心无哀思不如不去。有些人父母祖辈在世不行孝道,死后“厚祭”更是没有意义,与政府提倡的“厚养薄葬”背道而驰。希望人们不要在KTV里唱父亲,在朋友圈里爱妈妈,关爱老人,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代客扫墓恶心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