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1

   在中国传统家庭里,从来都是父母为了儿女操劳一辈子,掏心掏肺; 而婆媳问题,父子问题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为什么呢?我们也一直都在思考着。或许是因为观念上的问题吧,不同时代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想法,而这些恰恰会产生代沟这种东西。也或许是因为相处模式和身份的问题吧,婆婆和媳妇儿共同抢着这个家中儿子和丈夫; 而父子吧,家里的男子汉,从来都不缺倔强牛脾气。肯定还有许多的原因,太多了,我们无法一一细数。

    人与人之间,不断地见面,相处,结缘。有的人缘分浅,转身便是陌路人。有的人缘分深,成为了终身的好友,甚至是家人。无论怎样,好与坏,深与浅,人是群体动物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他也是由个体组成的。人是高智商动物,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立的灵魂。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相爱相杀的原因,或许有一部分其实就是在说,凡事人,都需要一定独立的空间,独处的时间。

    我从小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人,我和别人不一样,即使我们都有同样的构造,但是我们的经历不同,想法不同,个性也不同。我,是特别的。我的个性使然,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然而,我清楚地明白,我还小,肯定会给他人带来些麻烦。我有爱我的爸妈,我也爱他们。小时候,听大人说读大学有出息,可是读大学要花一大笔钱,爸妈可能支付不起。于是我非常努力的念书,不给爸妈带来额外的负担。我并非天资聪颖,却是特别的。我会思考,会检讨,会努力读更多的书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为,我一直知道,我有自己的使命。爸妈辛苦奋斗一辈子,为了这个家,我跟在身边是看得到的,所以不忍等他们老了,还要来为我们操心难过。我爱他们,所以也明白他们已经习惯了一起生活的日子,以致于现在我即将出嫁,他们却不舍得分开。然而,雏鹰长大了,总该离巢,组建自己的家庭。这是天理循环,所以我现在也在给他们点时间适应。

   孝顺一词,说来也惭愧。初中到大学都是寄宿生,因此只有周末才是家庭时间。而自从上了大学,我却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周末常常找同学逛街,陪父母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之前周末还会帮妈妈打扫一下店里的卫生,后来也只会给家里拖拖地了。而开店的妈妈,365天,有350天都在开店,没有休息日。也因此,我选择了当教师的这个职业。因为有休息日,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在休息日,当当家人的司机,帮他们打扫打扫房间,聊聊天,让他们多笑笑。

   我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从来我都是能靠自己的,绝不去麻烦他人。我一直都清楚明白,别人,包括至亲之人,他们帮我,是我的福气。不帮我,是天理。没有人是可以理所当然接受他人的馈赠的,更没有人可以无底洞地像父母索取一切。在鄙人看来,那不仅是不孝,还是一种无能。

    我其实非常反对父母一直在孩子耳边说,这一切都是你的,我忙死忙活都是为了你,你为啥不争气点?听到这句话的人都会说,爱之深责之切吧?对于会这样说孩子的父母,我有以下几个个人看法:

第一,这一切应该是为了自己,养儿防老已经过时了。如果你不爱自己,为了爱他人而糟蹋自己的话,如何让孩子学会爱自己呢?如果孩子真正学会爱自己,那是就不会有熊孩子了。

第二, 为什么忙死忙活,因为以前也是不努力读书,所以现在打工嘛。苦力活比脑力活累嘛,我懂。这是变相地给孩子传递,父母不努力读书,脑子笨的心理暗示。之前看过一则视频,主持人采访一母亲对自己的儿子有什么期许,那位母亲十分坚定地回答,考上名牌大学。主持人反问,为什么不自己考呢?那位母亲不好意思了,我不是没那脑子嘛!主持人就说,那你凭什么认为你儿子有那脑子?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和镜子,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问题,不能放下包袱认真反思自己,那孩子的问题往往是难以解决的。

   我们曾经是孩子,然而孩子大了,要出去闯。如果闯时碰壁了,就应该去想办法破壁,而不是说看到墙壁后,掉头就走。掉头就走也可以,前提是有另外一条道来走。然而如果自己无法找到这条道,又跑着回去让父母拿出血泪来为你铺路,我将对此深感不齿。我们长大了,父母也真的衰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杂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