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导向的治疗――以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为例》

李红丽  焦点网络初七  坚持分享第85天

一.前言

赋能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议题,更是20世纪90年代人类服务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近来也逐渐增加在心理治疗的领域之中。

大多数的来访者具有对生活某些部分的无能感,因此,协助来访者在个人、人际互动及社区组织等各层面的赋能,成为多数治疗介入的目标及评量治疗介入成效的标准。

以赋能为导向的治疗强调的是:为促进来访者的权益,协助来访者发展足以影响其生活空间的能力,当来访者被赋能时,会觉得自己有一种内在的控制感、效能感、力量感与有资源感,而可以去达成想要的目标。这样一个以赋能为基础目标的治疗取向,正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基本精神相吻合。所以本文介绍赋能的意义、重要性,在治疗中的运作等等,以期更了解在SFBT中如何发挥赋能的效能。

二.赋能的意义与重要性

1.赋能概念的兴起

赋能,即是提升个人控制生活掌控力的运作机制,是一种结构,一种在个人的力量、能力、天然自助系统之间的联结,一种对社会政策与社会变迁的主动参与行为。

赋能的概念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赋能概念更被强调。

2.赋能概念的内涵

赋能的内涵分为二十个维度:

(1)肯定的

(2)自治的

(3)合作的

(4)专注的

(5)胜任的

(6)社区导向的

(7)有创造力的

(8)无能导向的

(9)目标导向的

(10)独立的

(11)相互依赖的

(12)内控的

(13)负责的

(14)引以为荣的

(15)自我辩护的

(16)自我效能高的

(17)自知的

(18)自立的

(19)自能感高的

(20)有社会责任的

赋能的范围很多元,包含自治、自我效能、自尊的概念,同时有更广泛的内涵,除了认知层面的概念外,还具有行动层面的要素。

赋能的三大要素:

(1)个人内在要素

个人内在要素,指个体对自身的控制感、能力、自我效能、胜任感,以及想要控制的动机等特定领域,如何进行思考的过程及结果。

(2)互动间的要素

互动间的要素,是指个体对社区、对身处的社会政治议题有相关的了解。

(3)行为要素

行为要素,指直接采取可以达到结果的行为。

赋能是一个动态的变项,而且它的历程没有所谓的开始或结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个体在赋能后会比过去更有能力的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赋能导向的治疗――以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