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为什么没有打动我?

一口气追了六集《北京女子图鉴》,这个名字是打动我的。

因为我也算是北漂,抱着寻找一丝安慰的心态。大概每个生活在北京或者曾经生活在北京的女孩,都希望从陈可依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然鹅,第四集之后,我就对这个剧有些失望了。

它逃不掉自带外挂的人设,以及编剧秀三观的感觉,缺少了一点我期待的东西。

也许有人说,不就是看个剧嘛,图个开心放松,想那么多干嘛。

但我觉得人干什么不干什么都应该是想获得某种内心期待的。满足了必然会开心,不满足了必然也会懊恼。

就好像有人欺负你,你会时不时想到“这事不能就这么过去了”的感觉。和这个一样的道理,我对这剧有批评这事也不能这么过去了。我爱写字,我必须写下来才痛快。

生活,无论是干什么,都应该是带着思考的,然后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判断。

这剧有个大女主叫陈可依,在她身上寄托了一个人来北京奋斗的所有故事。但是工作和恋爱上拼接起来的故事实在是有点单薄和刻意。

就像豆瓣上一个网友说的,这关北京什么事儿,放在成都故事不也挺顺的么。看起来是讲女性独立成长,但是看到的却是最不新鲜的套路。

说白了,没有满足我一个北漂的期待,还有点想吐槽。

《北京女子图鉴》为什么没有打动我?_第1张图片

说会剧情,在《北京女子图鉴》里,男性几乎完全主导了女主陈可依的职业生涯。女主工作、生活的变化跟她的努力程度关系不大,而是几乎完全取决于她认识了什么样的男人。

这部剧如今更新了前六集,主角工作换了三份,但产生关联的主要男性有六个。初恋男友杨大赫、老同学王涛、冤大头吴昊、顶头上司张超、公司老板高飞、富二代于扬。

这六个男人有一个共同点,基本上都对女主有点喜欢。不仅如此,就像打怪升级的游戏一样,女主每次攻略了一个男性,就会获得一些升级经验和奖赏,有时是一份新工作,有时是一条裙子、一个名牌包。

第一份工作来自老同学王涛。

她到北京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住在男同学王涛家。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王涛逐渐对她产生了感情,一边帮她找了个创业公司前台的工作,一边蓄谋强奸她。王涛强奸未遂之后,主角离开了他家,做了创业公司前台。

第二份工作来自有妻室的吴昊。

主角从王涛的两室一厅搬到了女同学王佳佳的地下室,佳佳带主角去逛街,买不起裙子,就给只见过一次的吴昊打了电话。他不仅出钱给她们买了裙子,还送了她们一人一瓶迪奥香水,请她们吃了一顿两千块钱的日料。

不久之后,他约主角参加一个饭局。在成功人士聚集的饭局上,他对主角细心照料。主角对其产生好感,却发现他已婚。主角没有跟他继续发展,但通过饭局上认识的另一男人获得了外企销售的工作。

在外企销售工作的期间,顶头上司张超和主角产生了感情,促使她从组员提升到了小组长。

公司老板高飞试图潜规则她未果,却又间接促使她跳槽,获得了“第三份工作”——知名互联网公司销售项目经理。

之后,她因为打美容针过敏耽误了工作,前公司老板积极为她提供建议,她去哭一哭,合作方富二代于扬马上放弃谈好的合作,跟她签了单。

至此,这六个男人,都完成了为女主搭垫脚石的任务。

当然,我不否认,在一次次工作中,女主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北京女子图鉴》为什么没有打动我?_第2张图片

她做前台,刚开始会莫名其妙给同事垫付快递费和外卖钱。于是,她学着做账目清单,搬出老板的名头,完美地收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钱。她开始第一次学会了使小心思。

她做外企销售,公司里的两位项目经理互相争权夺利,同事都劝她战队。她原本以为事业是用心做出来的,但发现职场就是一部宫斗戏。反复犹豫之后,她选择了置身事外,成功虏获男神张超。她已经能够从职场潜规则中脱身。

她做项目经理。在一个HR朋友的指点下,顺利跳槽到了偶然认识的女老板顾映真的公司。认识的机缘是因为她看见女老板的高跟鞋磨脚,拿出了自己包里的便利贴。

这些都是她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她努力了一下的证据。

但一圈下来,陈可的三份工作全是靠别人介绍外加突击面试培训得来的。播了六集,一个陈可在职场上奋斗的镜头都没有。

即使有在公司里的情节,也都是领导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全是龌龊的职场事。

这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但内在空洞的就像是中二病时期看的青春文学。就像非主流时代的我们总在哼哼的“我们是糖,甜到忧伤”,没有什么意义和内涵。

明明手里握住地都是大把的好东西,却还时不时莫名其妙地忧伤一下子。企图刺痛自己的同时,也能感染一下子别人。

怎么说呢,想法是还可以的,即便有点幼稚。

但是剧情越往后越走得飘忽不定,想要接地气、想要走现实向,却又忍不住放飞自我,搞起小资产阶级式的职场浪漫主义和生活审美意淫。

拿什么词形容呢?我想到了权威,总给人一种被遮盖起来的高高在上感。

但生活不是靠权威支配和推动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人们总是会对跟他们相似的人感兴趣,而所谓的某些人离大家是有点遥远的,用他们的奋斗经历来讲道理很难打动人心。

比如打动我。

《北京女子图鉴》为什么没有打动我?_第3张图片

在我看来,一个好故事的样子应该是时时刻刻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讲述普通人的平凡事。一个不错的生活,也应该是既能够温暖自己,也能够和他人区别出来的。

并不只是弱智到只会问“你为什么要来北京”这样的脑残问题,而你回答“我想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简单的。

口红、酒、名牌包,不过是物欲。安逸和欲望的纠结,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哪里仅仅只是发生在北京呢?

面对人类这一共同的无解的题目,我们每个人固然没有标准答案,但都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活成只属于自己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女子图鉴》为什么没有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