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

追星,或者说偶像崇拜对于非粉丝来讲,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

特别是对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来讲,对一个未曾谋面的人不计回报的无条件付出是不符合理性的一件事。

是的,经济学层面上无法解释鹿晗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1314万封“微博情书”、韩国偶像公布恋情后其经济公司股价大幅度暴跌、TF boys生日时粉丝订制“海陆空“,甚至地球外的卫星应援。

偶像崇拜心理产生的原因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遥远的人,他从来都不让你失望,他是你的勇气和力量,他永远是年轻的,美好的,光芒万丈的。他永远在那里,好像信仰一样。”——《晚安,巴黎》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有很多无法被满足的缺憾,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被压抑的情感、无法追逐的梦想、想要逃离的现实。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缺口,无法被填满。

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_第1张图片
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_第2张图片

(知乎用户答:为什么追星?)

而荧幕上被包装过的偶像很大程度填补了这个缺口。粉丝将自我的某种梦想、欲望、缺憾投射在偶像身上,通过某种情感、行为的投入,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能通过偶像的成功实现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_第3张图片

因此,偶像崇拜通常具备这几个特征:

1、情感表达上的单向。追星是虚拟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即使一位明星真的关心粉丝,那也是对所有粉丝说的,不是针对某个人。

2、崇拜对象的神圣、幻想式。即使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无限缩小了明星与粉丝的距离,但是对于粉丝而言,他们的崇拜对象仍然是神圣的,他们心中的偶像是经过个人幻想加工后所得。

3、崇拜过程充满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的联想。这是一种无可抑制的心性,即使是世人眼中的泰斗柴可夫斯基,第一次见到偶像托尔斯泰之后的日记描写中,也充满了一厢情愿的浪漫化。

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_第4张图片

那我们追星时,到底在追些什么?

大部分人会因为偶像的高颜值、好身材、饰演的某个角色、演唱的某首歌曲而被吸引。但这种表层性的欣赏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这种吸引减退,成为路人粉。反之或者会因为对偶像过往经历、为人处事的进一步了解,对偶像所具有的内在人格特征,比如对梦想的追求、努力、人生态度产生认同,从而进化为死忠粉。

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_第5张图片

很多非粉丝通常会给过度疯狂追星的人贴上“不理智”、“盲目无自我”的标签。

而这些“疯狂”来源于何处呢?

从心理角度看,偶像对粉丝而言,也是自我投射的对象。TA们会无限接近甚至内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正如《社会心理学》中提到,我们是没有办法正确认知自我的,总是会存在着自我认知上的误解。由“我”的视角去折射出偶像个体,就产生了过于美好的偏差与扭曲。

但追星真的没有益处了吗?不见得。

对个人而言,喜欢上一个偶像,也能促使我们去和他人交往、沟通,提升自我。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个粉丝为了应援偶像,开始学习剪辑视频、组织活动,最后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媒体行业,并在几年后有了和偶像一起工作的机会。

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_第6张图片

说到底,谁年轻时没追过几个明星?但追着追着就会发现,生活的重心最终都会回归自己。

追星的意义,其实还是在于这个过程中让我们找到了努力拼搏的动力,最后把其善用在自己的人生成长里。

欢迎关注公众号“情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在追星,还是在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