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质疑,一个认知升级的工具

现在的领导一直在鼓励我做管理者,但是我一再拒绝。

1.曾经,我以为我的认知是对的。

几年前,我从工作了最长的一家公司离开。在这家公司,我从一个软件工程师,成长到部门的管理者。在公司工作的几年间,其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对这家公司我无比的感恩,但最终我还是选择离开。

我很感恩这个让我成长的平台,认为它还有展翅高飞的可能性。于是开始跟很多老员工沟通他们对公司发展的看法,他们的回应令我吃惊又失望。他们即表达了对公司的失望,又想继续混下去。我看到了中坚力量散发出来的暮气,这种氛围强烈而不可变,我觉得是时候离开了,于是在调薪这个导火索的推动之下,毅然选择离开。

离开这家公司,我的内心无比的复杂,有不舍、有留念,最后发生的一件小事,更是产生了一丝尴尬。做管理岗的这些年,亲历的离职员工不在少数,但好象很少员工能够今天提出离职,第2天就可以离开的,至少在公司制度上是不允许的。

但当我自己提出离职后,老板只是象征性的挽留,看我态度坚决,就告诉我第2天就可以离开了。这或许是看到我对公司这么些年对公司的贡献特别的优待,我自我安慰道。但一再回味,这或许也是隐含了“你并不是很重要”的一种表示。

当天提出离职,第2天就可以走,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真的有那么不重要?我原本还想着给半个月交接时间让公司缓冲一下,没想到人家压根不需要,真的好尴尬~~

后来转念一想,唉,这也怪不了别人。因为自己这个时候离开,对整个公司的影响的确是微乎其微的。

谁叫我后来把精力都放在纯管理上,把业务全盘放手。对一家公司来说,只要业务不受影响,团队或管理层面的缺失总是相对容易对付得过去的。

再说了,也根本不存在管理缺失的问题,我过往的管理理念,早就在各个岗位预设了相应的接班人,人员梯队建设很科学合理了,团队日常工作流程自动运转很健康。就是我的岗位,也早就有一到两位的储备,因此我离开的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影响。

虽然早已决定离开,但是这个小插曲让我对管理岗产生了抗拒情绪。

所以,现在的领导一再鼓励我做管理者,而我一再拒绝。我告诉自己,在职场上,就要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岗位,而不是对公司有价值的岗位。

有人说,这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对自己有价值的岗位,所产生的价值对公司一定有价值,但具有更高的议价权。对公司有价值的岗位,有时候不一定对你个人有价值。比如我之前的管理岗,把流程,制度,各种体系,团队建设等搭建好,团队可以自主健康运转,对公司很有价值了吧?但自已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自已真的不能做管理了吗?


2.后来,我发现认知是可以升级的

最近,我经常尝试着思维转换的理念来思考问题,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我的想法发生一些转变。

做管理真的是对自己的价值是一种削弱吗?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如果说没有另一种可能,职业经理人又是什么鬼?能不能找到中间结合点?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追问,我告诉自己另一个答案:如果有机会当然要做!但要做一个聪明的管理者。不再像以往那样,做一个纯管理者,要做就做在某个方面业务能力很强的管理者。

在管理上,我会制定一些机制,不让个别人成为不可或缺的人。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我会尽可能让自己成为这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人。

比如各种内部工作流程,体系,团队建设照样要搭好,这实际上是放大你业务价值的手段,有更多的人更好的帮你实现你所以组织的想法,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不放手,同时要尽可能将这种能力进一步深化,它是推动自身成长,与组织成长的基础。

有人说,你正过着你相信的生活

这句话很对,我过往相信管理岗对自己的职场价值无益,于是在那之后的岗位选择尽可能避开管理岗。我一直被过往的经历,影响着自己现在的生活。

现在,我又相信管理与价值是可以兼顾的,于是我多了一些选择。这认知上的转变,算得上是升级。它给了自己更多可能性。


3.再后来,我发现认知不是想升就升的

想想自己人生中,可能还会有很多类似的经历,自己用原有的局限性的认知解读了过往的经历,并让这些解读影响了自己生活中一些关键的决定。更重要的是,自已还不一定能很好的识别,到底它是“局限性认知”还是“成长版的认知”。

比如以前我认为日更有好处,我总结了关于日更的N条好处,比如说早起,强迫留意各种主题,增强思想敏锐,积累写作经验等。后来,我听了另一位老师的说法,日更其实对文章出品质量有限制,为了不让自己因为低出品而导致“个人品牌受损”,我又可以总结出N条日更的坏处来。

那,这又算不算是一种认知上的升级呢?这完全是认知上的冲突好吧?

思想上的调和者可能会说,那只能说日更有好有坏嘛,你看看自己处于什么样阶段,第一阶段,你并没名气,写得再好或再烂,阅读人文章人并不多,你能坚持日更,把写作的习惯炼出来再说,从中你能找到写作的感觉,慢慢你会越写越好,之后你再考虑高质量的输出。

你看,这又是另一层面的认知。

那我是不是可以相信:所谓的总结,都是有了偏向性之后,再去思考支撑这个总结的理由的。那这样的话,我们如何判断哪个认知才是“对”的呢?


4.认知的升级,靠质疑

我们时常会被各种不同的观点、建议所忽悠,如果我们不去质疑自己曾经坚信不疑的观点或信念,我们的心智就不会成长。

人脑是很容易被忽悠的。只要别人稍一增加一些技巧,我们就会很容易被置入一些观点,很多时候还是“错误的观点”,这些观点又形成了我们的认知系统。比如:广告,营销,宣讲......

有些观点错了就错了,无伤大雅,有些观点却会对自己的未来造成巨大的损失,造成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一生。

这就体现了质疑的重要性了:对外防忽悠,对内建心智。

认知层次

想要识别正确的认知,我们先要确认一下我们是如何判断一个观点或思想是正确的。人的认知水平有三个层次:体验,解释,质疑。

第一层:体验。我们会相信“听上去,感觉是对”的事情。比如:我们听某位大师讲课之前,他都会先来个自我介绍,当他介绍自己的履历、各种大师、专家、教授、创始人等Title,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个牛人,大脑会自动放松警惕,对他所说的话坚信不疑,当某天被人踢爆这些Title没一个是真的时候,你又会坚定的相信他说过的话听起来都是谎言。

这个层次,我们追求的不是正确答案,而体验上追求“爽”的感觉。

第二层:解释。我们相信“解释起来是对”的事情。比如还拿日更这个事,自己报了两个班,两位老师对日更持着相反的观点,同时都能提出支撑自己论点的依据,听起来都很有道理。

这个层次,我们追求是“合理”的解释。

第三层:质疑。我们不再相信现成的答案,而是寻找“接近真相的答案”。先提问,再搜索信息,然后找到相互矛盾的解释,再分别验证,给出自己的结论。

这一层,也是最高层,我们追求的是“更接近真相”的解释。

如何质疑呢?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从认知的三层次来看,体验与解释都处于接收阶段,第三层质疑才是真正提升自身认知的阶段,也就是通过“提问,搜索,辨别,结论”这四个环节,突破自己的信息源,向上追溯,直到与直理并肩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因为这需要你怀疑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会让你产生间歇性迷茫,不过这个过程,你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升级了你的认知,最终还会改变你的行为,从而影响你的一生。


你有没有曾经深信不疑的答案,后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有时还是颠覆式的呢?

你是经历了什么才获得新的认知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5.质疑,一个认知升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