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赋

段继显

求学时代,喜欢专攻数理化,凭借三块金砖,一路过关斩将,频频敲开各级学府大门。待捧稳一个个金饭碗、铁饭碗后,虽不会日进斗金,腰缠万贯,却也是衣食无忧,悠然自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可治愚也,饭不可不吃书不可不读……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不自觉地定格在心里,不时还有点沾沾自喜,熬过了苦读书的时光,渐渐品出了丝丝甜味。幸运者,还有资格教别人读书,再重复走自己走过的路。名言警句倒背如流,开口说话妙语连珠,学生崇拜得五体投地,老师讲得如痴如醉,洋洋得意之后,真传般地告知他们一些必读的书目。

《三国演义》里的一首诗被多次引用,“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谆谆教诲着一届一届的学生,读书多看名著,识字须读诗词,才能提升文学素养,要多做读书卡片,以备遗忘,并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以史为鉴。慢慢地有学生云,我家里有《三国志》,并经常读,我吃了一惊,心想讲台下面藏高人呀,不可小觑。过后,我连忙买来一套普及本《三国志》,借助《古汉语词典》硬着头皮把上下册通读了一遍。只感到专题性很强,都是赫赫名人列传,难度颇大。为了以防万一,我丝毫不敢懈怠,在书里画了红杠杆,做了眉批、腰批,并做了大量读书卡片,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虽然心里埋怨着班里书虫们的难缠,但也从内心深处洋溢着一股股幸福的暖流,毕竟,我手里又增添了一种引导学生读书的重武器。

对《聊斋志异》,我只看过一些改写的现代译本,就经常在课堂上神聊,殊不知有一学生家里,就端然摆放着古籍版的评点本,学生竟有识得繁体字的,还大胆地在黑板上写了几句,让我一下子坠入云里雾中,不知所措。只好倒打一耙,指责学生的雕虫小技,幼稚之极!另有学生不服,说道老师你看过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吗?我知道这个书名,书却真的没见过,更别谈读过。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学海无涯。更有学生谈到,此书与《聊斋》观点格格不入,也是谈“狐媚鬼妖”的,但更容易引导人心向善。我不得不驳斥了,纪晓岚乃一卫道士而已,其人不过乾隆一奴才耳,其书宣扬因果报应俗不可耐,不读尚可,读则贻害无穷,悔之终身!虽然学生悻悻而退,不敢再辩,但也暗自惊叹后生可畏,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过后不久,我也巧逢此书,得以重识清人纪昀,读其书,观其人,才发现清人其实学问深、见识高,不可等闲视之。人的学识可从书中读来,但见识还得需要人生阅历。

人近不惑之年,生活、工作压力骤增,对当年自鸣得意的数理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也不再理会学生看不看名著、背不背警句了。不时看看网上新闻,偶尔听听街谈巷议,说说身边的逸闻趣事,想想纠结的名利沉浮。时不时发发牢骚,渐渐地生出些感悟。时间匆匆滑过,岁月慢慢苍老,留下的是几许落寞、几分失意。偶尔重拾旧书,揭去上面暗织的蛛丝,在熟悉而又遥远的文字上,悠游片刻,有似曾相识之感,不知不觉中,铅华尽洗,浮躁全无。在曾经走开和驻留的心绪磨折里,渐渐领悟到背书的肤浅,只有经历了一定年龄和岁月,细细反顾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用亲身经历去品读一句句先贤们的人生哲语时,才懂得古人、今人除了衣著服饰不同,为人处事却古今一也!只不过有人从书中识得,有人却在生活中体悟,这本是人生阅历的两条腿,两者不可偏废。

(保七中 高二教师 段继显)

2014年10月20日

�.�bIs�>�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香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