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就懂与一考不会

前面两节是数学课,第一节课讲完书上练习一,第二节课考试。


一教就懂与一考不会_第1张图片



讲的时候,学生似乎听懂了,之所以用似乎是因为考试时都不会了。所以,看起来学生一教就懂,其实这里的懂教师想象中的懂,与学生实际可能有较大的偏差,存在着“水分”。甚至极有可能是学生似懂非懂,自认为听懂了。其实,还没有掌握到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

仅仅靠书上的一点题目,甚至没有形成学生的思维,更不用说迁移为能力了。就拿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来说,书上的是知识,考试时考察的是知识的运用。理解知识还只是浅层的学习,极有可能只有真正的深度学习才有可能触发大脑的活跃思考,这样的知识才能做到掌握得较为牢固(记忆性的知识)。

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较为有限,而试题的涉及面较广,所以如何实现活学活用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琢磨再三,想到了两点:一是教学材料的翔实,多用例证,以弥补概念类知识的不足,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知识的掌握;二是丰富教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重运用,实现静态知识像动态的转变。特别是数学,很容易出现思维太片面的现象,根本原因是阅读面太过狭窄,学习新课的时候思维的活跃度不够。虽然是低段,除了识字量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即使是绘本,也应该多读,开拓思维。

很多人以为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阅读能力涉及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可以提高学习水平和专注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叫博闻强识。意思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这里面极有可能是素材刺激了大脑的活跃,经过了大脑加工的材料,活跃了大脑,于是产生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凡是真实体验到的东西,都是容易记住的。

所以,数学课也要反思教学材料是否欠缺的问题。这里的材料主要是指思考材料,于是乎,课堂应该多准备好的学习材料,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学会自己加工材料,惟有此,才有可能学到本领,促进思维的发展。

那么,课堂上的提问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真正的教学的不仅仅是“告诉”,更是“思考”。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也要注意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要正确说出,使其由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方才能是学生较好地掌握。

              20210304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教就懂与一考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