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离我们如此之远

弘丹老师的写作营里的每日一问里,有一个问句:如何看待死亡,经历过亲人的死亡吗?这个话题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成年之后,我最亲近的人:妈妈、爸爸、奶奶相继离我而去,他们去世的时间前后相隔十年,至亲的离去,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第一次真正面对死亡,是妈妈的去世,对于她的突然离去我毫无准备,从外地赶回去老家的路上十几个小时的路程,脸上的眼泪没有干过。

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可是在这不可违抗的规律背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丧失的那一部分亲情去告别。中国人很避讳谈死亡,更不用说什么死亡教育了。于是,在亲人离去的数月甚至数年内,许多人都不能从离别的阴影里走出来,抑郁,悲观的情绪一直盘旋在这些人的心中,只能让时间来让伤痛慢慢被遗忘,对于缺失的那一块却永远无法释然。

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果你在小的时候经历过亲人的死亡,并不能给你的生命带来什么触动,因为那时候的你年纪尚浅,不能感悟到生命的消逝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你在成年之后再经历过一次亲人的离世,那对你的人生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身边的人曾经给你带来无尽的温暖,陪你长大,给你呵护,尽管有时候你们可能会有争吵,可能也会受到伤害,但是那都是基于爱的出发点。成年后面临死亡,将会让你正视生命存在的意义。

记得女儿还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不知道聊到什么,我跟她说:“有一天,妈妈也会离你而去,你要学会独立一点!”她马上就哭着说:”不要,我不要妈妈离开我。“女儿年幼,离别在她心中意味着失去温暖和依靠。而父母健在时候的我,又何尝不是和孩子一样的心境?

我想起以前在家做女儿的时候,有时想起奶奶有一天会离我而去,就悲从心来,眼泪顺着脸颊刷刷地流,那时候的自己无法接受奶奶不在的现实。随着自己慢慢长大,离开家里外出求学,接触到的朋友越来越多,渐渐地,奶奶在我的世界里只占据了很少的却是生命里最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我知道奶奶老了,却还是害怕她有一天会不在,连想都不愿意去想她不在的那个场景。每次打电话给奶奶,都能感受到和老家的一种强烈的联系,因为在我的心里,奶奶就是我在故乡的寄托,我的童年,我的少年,都是在故乡长大,那里有我亲爱的奶奶 。自从奶奶过世后,我感觉和老家的链接好像被砍断了一大半,犹如一根藤蔓被砍断了只剩下一根丝。回到老家,只能睹物思人。

时光飞短流长,离别,其实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宿,我们不用去害怕那个归宿,只需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在从生到死的这一段时光里,我们能用来做什么?好好对待我们的亲人,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话,带他们去想去的地方。

从生到死的这段距离,我们又能为自己做点什么才能在死亡来临的时候让自己不会遗憾?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当我们每一天都在为梦想付出努力的时候,每一天都会是闪闪发光的一天,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一天。

死亡离我们如此之远,远到没有人愿意去谈及它,但是无常又离我们如此之近,近到我们往往来不及做好准备去面临无常的变化。

电影《遗愿清单》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们的生活虽是不同的溪流,却流向了相同的大河。每一支溪流都是独特无二的存在,在流水的过程中,只需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沿途的风景,就不枉白来这世上走一遭了。

如今,我已经成人了,也接受了以后的路要由自己一个人走,沿途的风景和方向,是要靠自己慢慢去领略和体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亡离我们如此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