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和孩子读语文课本的

我陪我家小姑娘读三年级的课本,每读一课,就把讨论过程和所得在上记录下来。刚刚读了4课,一个朋友就留言了,把课本当反面教材,这让应试体制下的女儿该多么的纠结痛苦。我觉得这是个好问题,今天就想聊聊这个。

我是怎么和孩子读语文课本的_第1张图片
纠结.jpg

我的态度很端正

多年职场经验,让我懂得一个道理,说事情先说态度和立场。这个对了,后面的事情就容易理顺。

我读课本的态度很端正。怎么来理解呢?不为表扬而表扬,不为批评而批评,不把课本当圣经,也不把它当照妖镜。我所做的不过是没有预设立场的认真去读书

我读课本的态度很端正,因为我瞧得上它,反复认真精读很多遍。直接下结论,或者不评价,才是对课本的不尊重。虽然我觉得课文有好有坏,有高有低,但是认真读了思考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就是对书本最崇高的敬礼。

只有好评没有差评的书,淘宝里都没有

世上没有任何书,只有好评,没有差评。就连以消除差评为己任的淘宝店铺,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100%好评(要看评论内容,有人习惯好评给5分,但是具体评价却不高哦)。

世界至少是二元的,也就是说有好必有坏,有赞扬必有批评。每看一篇就觉得好,不是你傻就是没动脑;所有人都夸一本书好,不能说坏,只能说大家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信教。

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认真读书的孩子必须知道,不见得每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都是一样的;睿智的莎士比亚大叔也必不是玻璃心,不见得每个人都喜欢他笔下的哈姆雷特。

读书不思考=白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你学习了不思考,和光思考不学习,是一样一样的,看什么都是一锅粥,咋都想不明白。

读书,这事儿不光要带眼睛,更要带脑子。读书里的思考说简单也很简单,时时问自己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写了什么,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写了什么,让我们更加理解文章。大家总是批评学校里的语文教学,让孩子划段落说中心思想。可是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呢?如果看一篇文章看不懂人家说什么道理,看不穿文章的行文结构,那么孩子能从文章里读出个啥?高人说啥都弄不懂,你还能从高人身上学到啥?

为了什么,让我们明辨是非。万事万物必有逻辑,我平生最恨打着作家招牌写的狗屁不通的文章。堆了一坨云里雾里的华丽辞藻,或者说个催人泪下的苦情故事,或者漂亮的心灵鸡汤,细琢磨之下,却毫无逻辑。为了什么,至少孩子通过问题,知道怎样去分析,怎样去辨别,孩子的三观正了、逻辑通了,自然写的文章也会瞧得下去。

想到了什么,让我们更加快乐。语文,通识教育里最为重要的一课,是让我们更轻松的沟通,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由读书,想到美丽的画,想到优美的曲子,想到精彩的电影,想到传奇的戏剧,想到自己的故乡、家人........这种在读书中收获的感受,让世间万物在自己的脑海中结成了一个小小的甜甜的果子,其中的甘甜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到,读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啊!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对就是对,好就是好,美就是美,不管是不是名篇,是不是权威。我带着孩子读课本,不止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树三观、理逻辑、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和她一起享受思考的自由与快乐。这样的读书又怎么会是痛苦与纠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怎么和孩子读语文课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