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68,13-1-1-6,尽心章句1-1-6》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68,13-1-1-6,尽心章句1-1-6》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今天是戊戌年甲寅月己巳日,腊月廿一,2018年2月6日星期二。

上一节讲了性不仅是人性的意思而已,而是形上学的概念。

中国的形而上学与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内涵区别非常大。

基本上,现代语境中的"形而上学"是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有人觉得《易经》里有"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的句子,所以中国很早就有形而上学,这个观点完全错了。

西方的"形而上"是专门的一个学问,有两大课题:一是存在者的本质,二是存在者的前提条件为何,即第一原理。其传统自亚里士多德以降至今。中国的"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只是点到为止,为学者指了一指,并未以此为学。所以,形上学之中国语境,只是用中国话述说着西方课题,不即是说中国有形而上学的传统。

为什么中国没有形而上学的传统,而西方就有?这与其独特的语言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是象形文字,直观,一个字就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不需要系词、介词。西方是拼音文字,主谓结构,这种述谓结构,如果命名一个事物,就会出现"是",比如说,这是一棵树。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是"是什么的问题。存在者是什么?即,其本质是什么?其次,其来源、根据、条件是什么?直至海德格尔提出"是"本身是什么?即存在是什么?海德格尔之前,西方人一直问"存在者"是什么?现在他直接问"存在是什么",《存在与时间》出版之后,一时间,洛阳纸贵,这个问题牵动了西方人的心灵。但这个问题,中国人是不会提出来的,因为我们不会产生这样的困扰和挑战。

但是,中国文化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68,13-1-1-6,尽心章句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