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也许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环保

设立开发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经济和带动片区发展所常用的一种手段,企业在入驻开发区享受高水平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免税的政策优惠的同时,政府也能够通过集中管理和集中建设高效地进行管理,可谓是双赢。在设立开发区的时候一般会对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通过企业入园环境标准准入和集中式污染物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是骨感的。开发区对于环境质量的冲击远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选址难题

一般建厂的原则是找“下风下水”的地方,减少对城市的影响,更有奇葩的能建到行政交界的地方,当真是“污水不流自家田”。但是在开发区选址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开发区内所有企业的污染特点,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就会增加。毕竟大部分城市“下风”和“下水”不是在一起的,那么在最终开发区选址的时候必然要有所牺牲

污染物互相影响

开发区内企业之间距离比较近,不同的企业特征污染物不同。在大气污染物从烟囱、仓库、废料厂等地飘散到空气中之后,在空气中的浓度还会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很容易造成大气污染物在空中互相反应造成二次污染。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水污染物的处理上。一般开发区会内设专门的污水处理厂,但是各企业的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废水浓度也不一,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很难兼顾所有的行业。

开发区造成人群聚集

开发区内企业林立,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为了上班方便一般会选择在开发区附近居住,有的企业还会在厂区内自建宿舍。这样的结果反而是把大量的人聚集到了污染源的周边,如果开发区内有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其他不在该企业工作的人也要承受相同的污染,从人的角度来说反而是放大了污染

提升环保监管难度

这种难度的提升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很多地方在建设开发区的时候会成立管理委员会,这类委员会一般来说行政级别还不会很低,内部部门齐全,像一个小政府。这种委员会向内管理企业,向外对接政府,环保部门要对园区企业进行检查或者处罚有时还需要和管委会商量。另一方面即使管委会对环保部门全力配合,但是企业凑到一块以后怎么把“老鼠屎”从“锅”里面捞出来成了难题。通过空气找到违法排放的企业难度自不必言,由于开发区很多都是所有企业最后从一个排污口排放污水,为了能够明确责任,最后还是得在每个企业出厂区的污水管道处设置监控的设备。开发区所谓的能够方便管理的初衷也打了折扣。


开发区现在所出现的环境问题有一些是企业聚集之后所发生的必然结果,有一些则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予以解决的。综合来看,开发区的设置应该严格按照产业分类、分地设置,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不妨单独建厂,硬拉进开发区里恐怕弊大于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发区也许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