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U理论----to be or not to be

说真的,去上课前,我丝毫没有了解过U理论,更不晓得它有“引领人类未来的变革”的伟大作用。

U型理论是奥托·夏莫(C.Otto Scharmer)创造的理论。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资深讲师、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PresencingInstitute创始人,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创新与知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他历时8年、通过访谈150位接触科学家和企业家,并与彼得圣洁等人深度会谈一年半,后经长达两年的整理,创建了U理论。

U理论教人如何发现人们的内在“三器”: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并教人如何应对内心的三种阻力:批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奥托教授把这一套理论用在企业、个人身上,发现它们发挥出非常神奇的效果。也因为此,他成为2017年全世界30位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在个人的应用上,它是让我们活出生命状态的神奇工具。


何为U理论----to be or not to be_第1张图片

根据奥托教授《U型理论》书里的介绍,U型理论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一套方法”,“一个框架”,以及“一种存在方式”。

U型理论既提供了一个框架,也是一种方法。从框架的角度来看,它揭示的是向过去学习与向未来学习之间的区别。U型理论提倡向正在发生的未来(emergingfuture)学习,而所有优秀的传统学习方法都是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如常见的“最佳实践”。随着我们步入一个破坏性变革频发的时代,向未来学习的意义变得日益重大。当我们开展破坏性创新,或者当组织或社会、文化进行根本性变革,尝试获得突破时,我都在不知不觉中向未来学习。另一方面,U型理论也是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套流程。要想向未来学习,必须经历一段包括3个重要阶段的旅程。

第一个阶段是观察、观察、观察,简单说就是跳出自我和现有机构的小圈子,走到你所在系统的边缘或者边缘之外,打开思维、心灵和意愿去倾听、观察。正是这些地方蕴藏着解决现有问题的巨大潜能,而非系统的中心地带。

第二个阶段是静修和反思,允许内在觉知去涌现。你不仅要站在外面看,要回到内心。问自己,在所有正在生成的可能性中,你最有共鸣的是什么?你最想成为未来哪个故事中的一部分?这时你就会产生灵感、目标和关于未来的想法,进而制定探索未来某些特定可能性的原型计划(prototypingin initiative)。

第三个阶段是将原型计划付诸实施。首先要进行预实施(pre-pilot),即先在小范围内创造一个可以反映大系统关键特征的微观世界,快速实施计划,快速得到反馈,快速改进升级,再去运用到真正的大环境中。

或许也可以这么说:U型理论主要有三个阶段组成,下载过去的模式、自然流向、生成中的未来。另外一种人话是:首先找到过去的固有模式是什么,什么导致了你一再犯同样的错误?找到了过去模式后,你要面临克服评判之声(Voice of Judgment)、嘲讽之声(Voiceof Cynicism)、恐惧之声(Voiceof Fear)的困难,要保持知觉,放下旧有的惯性模式。

这次的课程,利用了U和华德福教育相结合,让我们去解答“我是谁?我一生的工作是什么?”的生命课题,让我们找到、看见自己的天命。


何为U理论----to be or not to be_第2张图片

小野人的建议是:U的理论比较复杂,我们不用刻意去学习U,不要有心理负担,只要空杯的心态,全然地不带评判地去参与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就可以收获我们一直在追寻的答案。所以,小野人的建议对于平时喜欢刨根问底的我来说,是一大解药。我马上从当时的大脑模糊状态中跳出来,我只管去感受,放下过去非常善于批判的眼光,全然地相信并等待所有的发生。

从课程结束的收获来看,这是真的,我虽然没有完全懂U的理论,但我却通过全然的感受体验,走完了整个U的旅程,找到了我想要的人生命题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为U理论----to be or no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