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乒乓球想到的学习之道

昨晚因为线上教研,没跟上听《新网师云大学公益讲座》第二讲——郝晓东老师的《通往专家型教师的路径》,临睡前自己回听了一遍。老师讲了很多关于教师成长的干货,但因为没有记笔记,所以今天一觉醒来,忘了多半。

倒是郝老师讲他打了30年乒乓球,却输给了一位只练了一个暑假的高中生,来说明专业的刻意练习的重要性,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也喜欢打乒乓球,这段时间尤甚,几乎把每天能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当成一种对自己的奖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起明天早上可以早起打乒乓球,心里就有了诸多期待。早上醒来,一向喜欢赖床的我,想到可以去打乒乓球,就会很利索地穿衣下床,赶紧收拾一下去公园。

我对乒乓球的喜爱由来已久,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学校教学楼后面,出现了几个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也没有球网,我们几个同学就捡些砖头、石块挡在中间。球拍也不多,就几个人轮流用。每当下课铃一响,就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为的是能占到球台,去晚了,就没有球台了。后来班主任看我们班同学热情太高,一下课就丢开书本作业往操场跑,上课铃响才匆匆回到教室,就不让我们去了。虽然很沮丧,偶尔会偷偷跑过去看两眼,但初中阶段很少再打。不过,对于乒乓球的热爱一直埋在心底。

后来上师范,终于没有人禁止了,便每逢下课或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也会去学校乒乓球台边过过瘾,好像还参加过学校的乒乓球比赛,记得以2:0进入了复赛,没有取得名次,那时候,一局还是21个球。

后来参加工作,也断断续续在打,但乡村小学,老师人数少,很难找到有时间又爱打乒乓球的人。后来进了城,家附近有个公园,公园里每天都有很多打乒乓球的人,于是常去。刚开始打的时候,人们都是要么打局,要么不计球,打着玩,一个人一个打法,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也自得其乐。

后来,公园里,一个市里青少年俱乐部的教练来这里玩,慢慢带动人们开始练球。我们这些“野路子”打法的球友们,也慢慢受了熏陶,开始跟着学练球。不练球不知道,一练球,感觉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自己之前的一些握拍姿势,接球的技术动作都不正规,可时间长,已经形成了习惯,想改是真不容易,完全没了之前打球的洒脱和尽兴。

可如果不改正,自己之前的打法想要再进步是很难的,就像是歪七扭八的地基上建不出高楼一样,自己甚至一度后悔,还不如以前没打过球,这样学起来可能还更容易一些。后来,还是硬着头皮,跟着那个教练练了一段时间正手攻球,有了一些进步,但随着后来工作日渐繁忙,便练习的少了。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没有开学,所以每天早晨都会去打一会儿。公园里有个女球友欣欣,她学习打乒乓球的时间不长,但开始就是跟着正规教练学习,打球姿势动作很标准,练球时,能打上几十个都不掉球,这让我们这些“野路子”球友大为赞叹。

前两天,很偶然的机会,球友撺掇我们两个打上几局,刚开始,我是没自信的,因为我练球时,感觉总是忽好忽坏,有时候打的自己都吃惊,有时候又畏首畏尾,感觉手都不是自己的,碰球就掉。反正自己的水平自己都有点捉摸不定。但球友都认定我会赢,说她缺少实战。

和她打了三局,都赢了,但其实自我感觉自己打的并不好,主要她吃我的发球,另外也有自己之前打过实战的缘故吧!虽然技术动作不标准,但是打球中间经历的心理变化,对球的判断都会占点优势吧!

昨天,因为自己这两天打球总是觉得把该上的球打掉,有热心球友看了我的球拍说是太光了,没有一点黏性。于是自己又跑到体育用品店,重新粘了狂飙8的胶皮,今早一试,感觉还真不错。练球时,球的上案率提升很多。

从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再加上这段时间参加新网师学习和自己喜欢乱想的习惯,我发现很多知识是相同的,打乒乓球和学习课本知识有很多相通之处。

比如,对于一件事情的兴趣与热爱,是很好的学习开端,但有了开端,还要有坚持不断的持久刻意练习,当然,光练习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践的经验,能将所学学以致用,对所学进行修正、强化,获得满足感,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慢慢转化成为习惯,进而形成素养,成为高手。哦,还有,工具也很重要,一支趁手的乒乓球拍能令球技锦上添花,对于学习来说,可能是适合的平台,技巧,方法……还有氛围,圈子,就是郝老师所讲的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学习共同体。

总之,我感觉,不管是学生想成为学霸,还是打乒乓球想成为高手,亦或是教师成长为名师,都是如此。很多事情背后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是一样的。这可能就是所说的“道”吧!

2020017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打乒乓球想到的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