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微信为什么能在手机QQ身旁崛起?》,自己也按耐不住想把一些想法与观点发粗来,供大家吐槽。毕竟,微信与手Q差异化这个问题在面试过程中是很容易被问到的。既然谈差异化,那么就先从历史版本作为切入简单的了解一下。
历史版本
微信于2011年1月上线1.0版本,该版本可通过QQ号导入现有联系人资料,功能上有发送即时消息、分享照片、设置个性化头像等简单功能。之后的1.1,1.2,1.3版本增加了与腾讯微博互通、群聊、黑名单、好友备注、插入表情、好友搜索、邀请好友等功能。
2011年5月上线2.0版本,用户可以直接导入通讯录中的好友,同时加入了对讲机功能,这让微信在用户数量上有了大的飞跃。2011年8月上线的2.5版本,微信增加了注册方式,用户可以用手机号直接进行注册,同时支持视频分享,增加了“附近的人”这一基于LBS的销魂功能,此时用户已达1500万。
2011年10月上线3.0版本,增加了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同时上线了繁体语言,支持港、澳、台、美、日五个地区的用户绑定手机。随后的3.x版本中支持英文界面,二维码分享微信,自定义及emoji表情,石头剪子布和掷色子游戏,自定义聊天背景、支持全球100个国家的短信注册等。
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破亿,4月上线4.0版本,增加了相册功能,同时将英文版命名为Wechat,进军国际。8月上线公众平台,12年9月微信支持解绑手机号码和QQ号码,同时注册用户突破2亿。
2013年初微信用户即突破3亿,同年8月上线微信5.0版本,扫一扫功能不止能扫二维码,还增加了条码、封面、街景、文字。同时微信公众账号被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且被归入到订阅号中统一管理。5.0最主要的版本当然还是说增加了微信支付,以及和腾讯其他多项产品的融合。
2014年10月微信6.0上线,增添了小视频以及卡包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也从图文信息转化到视频信息时代,卡包功能更是在生活服务的一种新尝试。截止到14年末,微信的用户数也已经突破5亿。
手Q于2000年诞生,经过15年的发展,无数个版本更迭,无论是在功能还是细节体验上其实都已经非常完美,因为其过于久远,再次也不过多赘述。(实际上是我懒得写了)
差异化
就微信的历史版本码了这么多字,到底还是应该庆幸微信出在腾讯的自己家里。自家左手打右手的颠覆式创新实际上危险系数很高,以为两者会大打出手,必有一亡。但是,还好还好,有差异有差异,翔安无恙翔安无恙。从产品宏观角度来讲,微信其实颠覆掉了传统的短信,最初更多的是通讯,而手Q则比较单一,侧重的是社交。
1.终端差异
微信诞生于移动端,QQ诞生于PC端,二者在终端呈现方式上必然有很大的差别,手Q可以说是PC端QQ的延伸。移动端相比PC端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引用小马哥的一句话(原话我记不清了,大致就这个意思)“一天24小时当中除了办公的8个小时以外,你有16小时都是远离电脑的,然而除了睡觉的8个小时以外,你有16个小时都是离不开手机的”。所以在使用时长上面,移动端时长明显大于PC端。而正是时长占据了优势,通过推送消息的方式,用户又是永久在线的。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没有在线、离开等等状态显示。除此之外,手机有通讯录,微信将通讯录直接导入转换成好友又保证了这种关系之间的纯正(强关系),而QQ的好友可能相对杂乱(虽然微信现在也被大家玩烂了,好友也不纯洁了,但是这是微信的原因还是你的原因?)。最后一个就是手机的LBS属性,对,就是定位。摇一摇、附近的人,还有基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本地化服务等等,包括火爆14年的O2O,因为有定位,所以生活更美好。
总结一下,诞生于移动端的优势有四:时长长、永久在线、强关系、LBS(欢迎吐槽补充)。
2.注册门槛
微信的注册门槛相对QQ来说要高很多,一个人可以有多个QQ号,而通常只有一个微信号。因为微信要绑定手机,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由于门槛限制及其社交通讯能力有限,一个微信就够了。而QQ号却可以有明确的“分工”,比如我自己,为了保证大号的好友纯度,可能会去申一个小号,加一些游戏中的朋友等等。
3.用户关系及属性
微信的用户从通讯录导入,手Q的用户从PC端“嫁接”,所以微信是基于自己真实好友或者说一度人脉的强关系,而手Q的好友可能相对杂乱,所以在好友关系上微信是强关系,手Q是相对较弱的一级好友关系。好友关系越强,使用频次越高也能解释微信为什么能够有那么惊人的日活以及月活数了。
使用场景上微信发生在随时随地,而QQ更多的场景是办公或游戏,所以在活跃用户的年龄结构上讲,使用QQ的,玩QQ空间的,刷钻的更多的可能是年龄相对较小的童鞋们。(文章末有退一步论证,防止被自己抽脸)
4.隐私性
微信在隐私性的保护上做的要强于手Q,比如你只能看到好友的状态,没有过多的状态转发;同时也只能看到共同好友在你好友状态下的评论;点赞、评论同一好友也会有小红点的状态提示;默认只有加好友后才能看到对方的详细资料;退出微信群没有任何提示;朋友圈可以不给谁看等等,微信在隐私保护上可以说做的非常之棒!
5.细节
之前在“歪楼产品”里抛出过这么一个问题“微信转账为什么需要被转账人点击确认?”。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细节中的细节了,当时也在群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此引用贺老板的回答“我一直觉得微信是对人与人之间社交规律把握的极其到位的一个产品,不论是圈子下群的设计,朋友圈之类。所以,能不能把转账也用这种方式理解?传统银行思维下,我给你银行卡打钱,知道你卡号姓名,无论你的态度如何,我都可以把钱汇过去,如果你没开通短信提醒,或者从不查账户流水,可能都不会知道我给你打过钱。支付宝是网络银行思维,(还是银行)搬到线上,我知道你支付宝号就可以打给你,无非就是流水更明晰,安装手机客户端也可以收到push。而银行思维取决于人们一种惯性思维,谁傻啊闲的没事打钱给别人!你傻啊别人打钱给你你不收!你不要钱给我可好?基于这种思维,银行默默达成最初的共识,这一步验证就被简化掉了。而微信不同,它是社交产品,双方都有选择权,你给我我还不一定要呢,这种个性也开始凸显。还有一点,对方确认收款后你也会收到提醒,这就好比传统银行的短信提醒,而且更加细腻更加可靠,更是一种通知方式的改变。”
回答最后说道微信是一款社交产品,其实更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场景,所以你可以发现在很多细节上,微信非常人性化,而一款好的产品,必定不会放过每一个小细节。
6.大方向
所谓的大方向就是产品的战略布局了,微信在年初发布的详细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实际上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微信要做的是连接一切,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京东、大众点评、微信电影票等等都是其战略生态的重要一环,他也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即时通讯软件,切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才是其最终目的。而腾讯也将以投资并购、合作共赢的方式进行更深远的战略布局。
说回手Q(呼应前文),其实无论何时何地,在PC端还是移动端,我都会默认的将QQ挂上,在线也好,隐身也好,其实已经是一个默认的习惯了。我想很多人应该也和我一样,虽然不常说话,但是QQ里自己一定和每个好友都有一段过往的故事,好友列表里一定曾有过一个单独分组,一定有自己牵挂的人,一定也曾经活跃于某个QQ群,一定也在QQ空间天天刷状态,一定也曾想过点亮各种钻。之所以让他在线,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感情,这么多年的陪伴,那只闪动的小企鹅永远与我们在一起。所以说,手Q用户依旧庞大,属性依旧多样。
总结
发现码了大半天的字可能更多的是说我对微信有多爱。不过多亏我机智,最后补了一刀,用QQ戳你们泪点。23333~如果你喜欢,欢迎分享给好友,标明出处就行。如果你有质疑,欢迎继续和我吐槽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