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

        为了避免路上拥堵,清晨7点,洗漱毕,即从云水谣出发,赶往田螺坑,一路蜿蜒而上,沿路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土楼,点缀在山林绿水间,在这寂静的山路上,顿觉有了生活的气息,心生暖意。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车行二十几分钟,经过田螺坑购票亭,停车购票(票价九十元),再行驶几分钟,便到了田螺坑土楼观景台,此时游客鲜少,车停靠在马路右侧,下车过马路便是观景台。

      夫君选好机位,架好三脚架,待到一缕阳光射向梯田和土楼群时,抓拍了几张宛如蘑菇亦似花朵的土楼建筑群,就见一大片乌云遮压过来,我嚷嚷道:用手机,用手机拍摄(那几天发微信朋友圈的照片,多来自他手机拍摄,发的照片,也是如此)。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感谢老天爷,感谢土楼,念着我们空腹而来且虔诚的态度,在柔和的晨曦中,土楼彼此相拥,以最美的姿态,为我们呈上一桌“四菜一汤”的美味佳肴,聊慰一路风尘。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谓“四菜一汤”,从上往下俯视田螺坑,五座土楼的屋顶像盘似碗,四座圆楼簇拥着一方楼,因形似而戏称。当地人说他们餐桌上的菜是用圆盘,汤用方碗。   

      早餐后,我们拾阶而下,进入五座土楼中参观,先来到中间方形的“步云楼”。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步云楼”高三层,78个房间,建于1796年,己是223岁的高寿,取名“步云”,应是寓意子孙平步青云,果然,“步云楼”还在建中,家族财富通顺,又在右上方动建一座66间房,圆形的“和昌楼”。

      1930年,1936年分别在“步云楼”左下方、右下方建起同是78间房,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

    1966年在“步云楼”前方又建成有96间房的“文昌楼”,“文昌楼”实际是椭圆形的,是因受限于地形而为,却成了南靖独一无二的椭圆形土楼。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五座土楼都是三层高,在外形上与云水谣的“和贵楼”、“怀远楼”可媲美,但内饰工艺却大为逊色。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云水谣到田螺坑,旅游开发己非常成熟,住吃行一应俱全,土楼内一楼基本是用于经营之用,摆买烟、茶、菇、笋土特产品和旅游景点皆雷同的劣质工艺品,而田螺坑土楼则增加了餐饮,天井摆满餐桌,刚跨入天井,以为土楼人家办家宴,问明方知是招揽游客的商业饮食。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过的土楼皆有楼名,蕴含着美好的愿望,客家人重教育,土楼内均设学堂,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原贵族的后裔,不忘先祖耕读传家、读书入仕的追求,因此,培养孩子读书便成了一种责任。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一座土楼都是客家人用智慧夯筑而成,正是他们善于利用自然,巧用易经八卦,在闽西南大地升腾起一座座建筑奇葩,成为中华乃至世界的瑰宝。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以为土楼的美在于它雄浑粗犷的外形,安卧群山环抱中,尤如大地绽开的一朵朵蘑菇;在于乌瓦铺设的屋顶风光,或圆或方流畅的线条,宛如跳动的音符,永远吟唱着客家人悠远的历史。


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避战乱和灾荒,客家人先祖,先后五次大规模南迁,历经艰辛,一部份人迁居闽西南,住进大山深处,被当地人称为“客人”,因此,有了“客家人”的称谓,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为防当地人欺凌,防御盗匪,集群而居,众志成城,象鸟一样筑巢,用泥土、糯米、稻草、贝壳调和夯筑围楼,没有用根铁钉,完全就地取材,这种楼具有坚固耐用、易守难攻、冬暖夏凉、防风抗震的功能。

      客家的先人或许从未想过,他们因戒备而建的防御性土楼,却创造了建筑史的奇迹,他们曾经生活的土地成了旅游的佳境,并且持续不断为子孙创造财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田螺坑,品味“四菜一汤”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