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g和Last-Modifield详解

Last-Modifield

当我们第一次请求一个url时,服务端会返回状态码为200,并且返回一个 Last-Modifield 的属性进行标记此文件最后的修改时间,格式如下:
Last-Modified: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当第二次请求时,客户端会向服务端发送一个 If-Modifield-Since报头(这是上一次从服务端请求得到的),查看此文件是否修改过:
Last-Modified: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若此资源没有变化,则返回一个304的状态码,内容为空。否则,若代码变化或者服务器重启,则返回一个200的状态码,并重新获得此资源

Etag

HTTP协议规定它为 “被修改变量的实体值”,它也有其他叫法,web资源的记号或标示。服务端能判断客户请求的资源是什么,把记号放在http的响应头中返回给客户端,如下
ETag: "50b1c1d4f775c61:df3"

客户端能查询更新格式,如下
If-None-Match: W/"50b1c1d4f775c61:df3"

不同的服务端可能生成的方式不一样,如nginx则是把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和文件大小字节的16进制拼接起来的
Etag作用与Last-modifield类似,若资源无变化,则返回304状态码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有了Etag,为什么还需要Last-Modifield呢?

Etag比较的是文件资源的特征值,而Last-Modifield则比较的是文件资源的最后的修改时间。这两个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不是有了Etag就不该有Last-Modifield,有了Last-Modifield就不该有Etag,同时传入服务器时,服务器会根据自己的缓存机制进行选择要使用哪个,甚至可以两个都进行参考。

有什么作用呢?

正是因为它能够判断是否重新请求资源文件,这样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节省一定的带宽和流量,特别是大数据的时候,虽然这小小的变化,但却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Etag和Last-Modifield的理解,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Etag和Last-Modifield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