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克服胆小,有时抱抱比鼓励更有用

【香知蜜读838】  2018/04/01  星期日   荐书蜜友:马上有钱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侵权删)

01

 ◆ ◆

洛杉矶很多休闲公园里都设有儿童娱乐区,沐浴在加州阳光下滑梯、荡秋千,可把六六乐坏了。

前段时间带她去的一个儿童乐园有一个很高的大滑梯,不少小朋友排队滑,六六也兴高采烈地从楼梯上去,但真轮到她滑的时候,她却犹豫了,冲着站在滑梯下的我喊:妈妈,我怕,我不想滑了。

我看着她站在滑梯边缘,伸手拉着栏杆,身后已经有几位小朋友排队等候,就有点急了,但还不忘让自己“冷静”下来,用自认为的鼓励的口吻对她说:六六勇敢一点。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都滑了,妈妈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

没想到,说完这几句话,六六的表情更加委屈,非要从楼梯下来。

让孩子克服胆小,有时抱抱比鼓励更有用_第1张图片

楼梯很窄,排着几位上楼梯的外国小朋友,我连声对他们的家长说sorry,把六六接下来,其中一位家长对我说:Poor girl,she is scared.(可怜的孩子,她吓坏了。)

后来趁着人少的时候,我自己爬上滑梯,看了看那个坡度,连我都有点害怕,更别说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张六六了。想到那位外国家长的那句话,我突然认识到,自己以为的“鼓励”六六的做法只会让她更加胆小、畏惧。

首先,孩子已经向最信赖的人求救了,表示害怕,可是就有家长和我犯一样的错误,认为孩子的判断不准确,或者自作主张觉得孩子是矫情、胆怯,在她“害怕”的前提下,还要求她“勇敢”,孩子安全感的心理防线已经开始崩塌。

第二,我在没有可比性的对象上,强加自己的比较,我传递给她的信息是:别人都滑了,你也应该滑。却没有提前想到那些滑下来的小朋友,有的个子比六六高,有的可能多次滑过这么高的滑梯,有的可能住在附近,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

最后,我“温柔而坚定”地鼓励她“相信你也可以做到”,实际上是给她最后一击。被妈妈“拒绝帮助”已经很委屈了,又被妈妈和别人“对比”,心里更觉自己不如其他人,最后,孩子感受到的是,如果不照妈妈的话做,就会让妈妈失望、生气。

分析了这几点后,我真替自己感到害臊!唯一庆幸的是,我没有坚持让六六滑下来,而是在她从楼梯走下来后给了她一个拥抱。

02

 ◆ ◆

孩子当然需要鼓励。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鼓励用对地方,孩子会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并同样以真诚回报。比如我们在孩子主动帮助收拾碗筷时说一句:妈妈很高兴你帮我一起做家务,这样餐厅很快就变干净了。这就是正向积极的鼓励,孩子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有价值,自己的劳动被认可,认为自己是被重视的。

让孩子克服胆小,有时抱抱比鼓励更有用_第2张图片

鼓励用的不恰当,则会让孩子和大人两败俱伤。

第一种不恰当的鼓励就是混淆鼓励和表扬的界限。表扬强调的是结果而非过程,通常会以夸张的口气被表达。还是前面孩子帮助收拾碗筷的例子,表扬的话,家长会说:宝贝你真棒!做的真好!相反,鼓励强调的是“做”的过程而非结果。鼓励一个帮忙做家务的孩子,家长应该说:宝贝今天进步很大,收拾碗筷的动作都比上次麻利呢。

生活中,表扬很容易,因为不用动脑子啊!“宝贝做得好!”“宝贝真厉害!”“宝贝你是最棒的!”此类话不经大脑就可以脱口而出。

鼓励则不同,它基于家长对孩子做一件事的过程进行观察,基于家长对孩子成长点滴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说“非鸡汤型”具象化的鼓励话语。

第二种不恰当的鼓励就是我犯的这个错误,从大人的角度出发,认为“是时候给孩子鼓励”,而非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想听到家长的鼓励。

生病时,孩子并不想听大人说“勇敢点儿,病才会好”,小小的身子就想赖在爸妈的怀里寻求慰;

害怕时,孩子也不想听“大胆点,这没什么好怕的”,恐惧的眼神就想和爸妈温暖对视;

委屈时,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点伤算不了什么,宝宝最勇敢了”,扁着嘴的小人儿就想扑进爸妈怀里大哭一场。

让孩子释放悲伤、发泄愤怒、尽情流泪,而不是一味压抑本能,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硬要求他们大胆、勇敢,不仅鼓励不能奏效,还会起到相反作用,导致孩子认为自己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变得更加胆小。

03

 ◆ ◆

曾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家长把孩子放在景区的玻璃栈道上,孩子已经吓坏了,踉踉跄跄地走了几步趴在地上不敢走,家长并不伸手帮忙,还有心鼓励孩子快爬,并且笑着拍视频。看着孩子哭成泪人儿,伸手向妈妈求救的样子,真是心疼极了!这样的鼓励只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即使长大后再次踏上玻璃栈道,也要先克服心中的这道坎。

不仅家长,其他人在不需要鼓励的时候硬上,也会造成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我记得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不太喜欢吃肥肉,又不敢直接跟老师说,每次饭菜里的肥肉我都偷偷丢在地上,用脚把肥肉搓碎。老师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朋友不能挑食,什么都要吃。为了鼓励我,老师给我盛了一碗肥肉,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让我吃完。

我记不清楚自己到底吃完没,但是至今还能记住那碗白花花的肥肉带给我的反胃感。长大后,我不仅不吃肥肉,连瘦肉也没什么胃口,因为一看到肉就想起小时候的场景。当年那位好心的老师,恐怕还以为她的鼓励培养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吧。

04

 ◆ ◆

鼓励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就是温暖、用的差就是鲁莽。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孩子自身,在他们尚未长大、仍需我们指导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细心再细心地观察孩子,在充分了解他们想法的前提下,做到恰如其分的鼓励。

确定他们有能力有意愿去完成一件任务时,用鼓励的话语予以“轻推”,对孩子是一剂很好的催化剂。反之,一旦察觉他们内心在抗拒、行为上发出求救信号,去他的鼓励吧!我们要做的,是伸开双臂,给孩子一个踏实的拥抱。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克服胆小,有时抱抱比鼓励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