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待我们不温柔,我们需要自己待自己温柔

文/顾尘寰
如果有人问我:你认识的朋友里对女孩子最了解的人是谁?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沈嘉柯。
如果这人继续问我:那你为什么觉得沈嘉柯对女孩子最了解呢?
我会不假思索的说:去看看他的书《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会说他对女孩子最了解,而不是我自己了。
其实,我自问对异性的了解还是足够的,这些年被同学们称为“妇女之友”,可不是白叫的。不过,若是跟沈嘉柯这么一比,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翻开沈嘉柯老师的这本《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读完前几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咱读初高中时候看过的那些青春刊物,类似《男生女生》、《花火》等等。因为,那些故事总是与青春,还有青春里的那些莫名的悸动、爱恋和离别有关。让人不自觉的开始去怀念,那些在课堂上偷看青春刊物的时光。小心翼翼得把期刊杂志藏在课本里面,或者干脆按照页码撕成一页一页的夹在书里,那些青春小故事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到内心。
这或许是与那时的自己正处在青春期有关吧,对爱情的懵懂憧憬,还有成天到晚一刻不能停歇的白日梦。
青春期的白日梦,并不是女孩子的特权。那时的男孩子一样也会做梦,只不过相比于女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男生的大多情绪却是深藏在心中吧。

可,当你翻过这些故事之后,看到的是青春悸动之外的事物,与生活有关,与选择有关,与现实和梦想都有关。撕开虚伪的梦幻假面,剩下的是赤裸裸地真实。
就如同书中写到:我们活在选择里也活在比较中,活在画报的广告里,活在杂志的宣传里,也活在现实的不公平里。有人开宝马去米其林餐厅,房子一千个平方米;有人靠双脚,啃汉堡和可乐;有人高中毕业就生儿育女平凡自足;有人换过很多个情人,却孤独一个人。
但,即便世界法度社会规则喜欢公平,也总会有蔑视和看低公平的存在,爱情便是其中之一。所以,生活中才有种种不同的爱情故事,尽管这些故事当中大部分都是惨淡收场,但爱过就是爱过了,活在此种的我们,不可能像是没事的人一样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就像人们常说的,生活中我们爱着的是一个人,但与我们携手婚姻生儿育女的却是另外一个人。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这本毫无过错,但婚姻却又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情,事关彼此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以及社会地位等等,更何况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相对世故和传统的国度,人们看重所谓的“门当户对”和虚假的“家庭和睦”胜过子女的幸福。如同之前某电视采访里出现的那样,记者问路人说:“你幸福吗?”路人回答说:“我不姓福,我姓曾。”

从【世界那么大,还是要勇敢】到【青春里最温柔的悬念】,从【笑着哭着,我们一瞬间长大】到【真有青梅竹马这回事】,直至最后【江湖飘零都要跟着你】,这五个篇章中讲述了太多的故事,而每个故事里都至少叙述着一个完全不同的女孩的故事,她的悸动,她的梦想,她的选择和最终的人生。
要知道,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就会被引导去往一个完全不同人生终点。

前些日子,在读这本《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时,有朋友问我,说:你一个大男生读这样的书做什么?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该作何回答,只能痴痴笑着,或者干脆告诉他,我打算看完这本书写一篇书后感。
但,当我读完整本书,自己的想法却是有了一些改观。虽说,这本书是沈嘉柯老师为女孩们所写,给她们现在所走的路途添上一些明亮的指引。但,不管一开始的路女孩是怎么走,和谁一起走过,最终她总是要走到一条路上,和另外一个男孩并肩前行,或是白头偕老。那么男孩多知晓一些这样的故事,不是更好吗?这样至少让我们知道跟一个女孩走到什么的境地该放弃,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更要用心抓住。
女孩们,因为人生中遇到的那些男孩变得更好,对于男孩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也有一些人教会我们如何成长。
我们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就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当遇见那个自己觉得对的那个人时,勇敢地抓住他的手,一起坚定的生活下去吗?
但看眼前,莫问过去。
岁月待我们不温柔,我们需要,自己待自己温柔。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月待我们不温柔,我们需要自己待自己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