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不应是比惨大会,该是烟火气十足的百态人生

肚子饿了吗?一起宵夜啊!

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不应是比惨大会,该是烟火气十足的百态人生_第1张图片

01

近期人们对国产版“深夜食堂”的吐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一浪接一浪。什么演技浮夸,照搬日版没新意、没诚意,广告能不能不要那么恶心等等,说什么的也有,我出于好奇,想看看豆瓣评分2.3该是个什么鬼,一看果然吓一跳,这个分给得真不少!

除了大家吐槽的各种问题,我觉得本剧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中国的“烟火气”!

我印象中的深夜食堂该是这样子的:约上三五知己出去宵夜、撸串、火锅,几杯酒下肚之后,开始高谈阔论,或者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吐露埋藏在心底的苦闷,再或者只是酒足饭饱后大家静静地坐着,不说话也不会尴尬,漫漫长夜变得短暂起来。

我看了一下日版的“深夜食堂”,一个个深夜大排档的感人故事,人们将压力在深夜释放,对陌生人倾吐,伴着美食和美酒,第二天元气满满去上班。

很有感的一部剧,搬到中国却变了味道。

归根结底在于两国的价值观不同:日本的主流价值观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人与人之间对关系有点疏远,所以就连吐槽解压这种事也只能借着美食和酒对陌生人倾诉;而中国啊,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更倾向于成群结伴大家一起谈天说地,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大家乐呵乐呵也就过去了。

中国版的“深夜食堂”,该是烟火味极浓的百味人生,大家喝high了光着膀子唱几句《水手》才是真实!

反正我记忆里的深夜食堂都是成群结队喧嚣热闹的。

02

大四毕业临近,记者团的小伙伴约散伙饭,世纪公园的青岛啤酒花园,一行人浩浩荡荡,熟悉的不熟悉的那一晚全部变成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每一次干杯都像是用尽全部力气来拥抱最后的团聚,哈哈,于是碎了一个又一个杯子,一起碎掉的,还有我们的象牙塔。

三师弟喝晕了,一个没看住,从凳子上跌了下去,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忘记是谁给买了创可贴。

隔壁桌是我们学校的校友聚会,一群中年人放下平日的样子,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见的老同学坐在一起喝酒,没有总监、没有经理、没有政府高官、也没有小市民,大家都恢复彼时模样,脱下“人模狗样”的伪装,尽情调侃尽情回忆。

我们看在眼里,仿若看到了十几年后的自己。

他们过来找我们拼酒,让我们珍惜这段最纯真的友谊。

那天回去的路上我记得我话特别多,我踩着八厘米的高跟鞋想要走直线,我说我没醉,我才不要人扶!那段走了四年的路,在我的人生中定了格!

回到宿舍接近半夜,我一直絮絮叨叨个不停,又说又笑,就是睡不着,半夜爬起来找水喝,袁博和我大眼瞪小眼,上铺的橙子神奇地找出了鸭脖子鸡爪爪,一夜无眠。

我们无处安放的离别,我们逝去的青春美好,在那个深夜尤其脆弱!

还是毕业季,和袁博去吃经常去吃的巫山烤鱼,两个姑娘吃完了三斤左右的一条鱼,里面还有四五个配菜。我们笑话彼此的“食力”,抚摸着变大的肚子走出了店。两个人说要去消消食,走了半个小时回学校又说要去逛万达。那个时候的我们啊,真是好可爱,无论做什么都能酣畅淋漓。

我们用力去爱,恨也是要到极致。

03

大白先森也总是出现在我深夜食堂的名单里,那时候我极喜欢呼朋唤友去找各种好吃哒。作为一个沧州人,对于石家庄没有正宗的火锅鸡这个事实一直耿耿于怀。好不容易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火锅鸡,当然要过去尝一尝。

记得那家火锅鸡虽然不够正宗,但是多了些川味,倒也对我胃口,于是好几次聚餐都被我选在了那里。

最后一次再没有去是因为闹了些不愉快:和大师兄还有三师弟以及三师弟的小女朋友去吃,自己带了饮料,打开喝了之后管我们要所谓开瓶费,一群人年轻气盛,怎容得他们如此欺负,最后啊,胳膊没能扭过大腿,我们索要了发票,打了投诉电话!

再之后,把这家店彻底拉入了黑名单!

聊起吃的,回忆翻江倒海潮水般涌来,我果真是个吃货,一个人的深夜食堂也有。某次忘记了因为什么和大白先森吵架,他在外面和朋友吃饭,我一个人生闷气无聊便大半夜跑到一家24小时营业的火锅店,点了一堆吃的,还要了两杯扎啤。

酒足饭饱之后发微信给某白地址,说自己喝醉回不去了。半小时后他赶到店里,见到我桌子上摆着的两个空杯子,一顿臭骂,结了帐背我回家。

我呢,则偷偷地笑了起来,两杯啤酒而已,姑奶奶清醒着呢,那个时候是真的作啊!

04

看,这才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是团聚,是喧嚣热闹,是两个人的打情骂俏,是一群人的高谈阔论,独独不是一个人的沉闷压力,找陌生人吐苦水。

即便是一个人,也是深夜加班后慰藉一下自己可怜的胃,抑或是那些昼伏夜出的猫子们,中国人貌似不习惯对陌生人谈自己的艰难处境云云。

有一个好朋友每个月发了工资的那个星期六都会自己跑出去打包烧烤回家吃,没啥特别意义,就是想吃。可是在外面吃,没有人陪看着隔壁桌的成群结队和自己的形单影只对比鲜明,会觉得很是心酸。而打包回家就不一样了,自己可以边刷剧边打游戏边吃,坐着吃躺着吃,who care?

看《舌尖上的中国》也能体会到,中国的美食大多脱不了一群人感情的寄托。

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也多是一群人品尝美食讲讲故事。

所以,即便有黄磊坐镇,那也不是我们的“深夜食堂”,顶多算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比惨大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不应是比惨大会,该是烟火气十足的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