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片段三| 升级打怪

【一阶段·片段三】

R  ·  阅读原文片段

“行动科学管理术”利用“ABC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A=Antecedent(前提条件)

B=Behavior(行动)

C=Consequence(结果)

前提条件指的是引发行动的环境。比如,会议结束了(所以你去休息一下);视力变差(所以你戴眼镜);上司对你说“提交企划报告”(所以你提交报告);朋友对你说“请你吃点心”(所以你吃了点心)…这些都属于前提条件。

“在上司的要求下提交了报告”“在朋友的邀请下吃了点心”则是一种行动。像这样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前提条件是必要的,但只有前提条件,无法使行动多次重复。

如果出现了提交报告却没有获得通过、点心很难吃等不好的“结果”,那么人们就不会愿意重复这样的行动。但是,如果出现提交报告后得到了赞扬,点心很好吃等结果,那么人们就会自发地重复这样的行动。就像斯金纳说的那样,行动是受其结果影响的。

请准备一张纸,将整个行动的过程都写出来,关于C(结果),不管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都写出来。

比如让自己变好的行为,如“跑步”,则或许有“体检时发现身体出了问题”“变胖了裤子穿不下”“朋友邀请自己一起跑步”等A(前提条件),或许会出现“跑步之后心情舒畅”“变瘦了”“变得健康了”“感到疲惫”等C(结果)。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状态了。

I  ·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中提供了一种ABC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A=Antecedent(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指的是引发行动的环境。用易于理解的话说,前提条件是产生行动的原因,这个原因可以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比如,很多人想减肥,行动是少吃多运动。那么前提条件可能是,同事说我胖了,去年的衣服穿不上了,身体机能下降,没有以前精力充沛了,吃得太多养活不起自己了……或者是就是觉得太胖了,是自己不自律的表现等等。

前提条件可以引发行动B=Behavior(行动),但是无法使行动多次重复。行动怎样才能多次重复呢?取决于好的结果C=Consequence(结果),即正向的反馈。如果反馈不够好,那么行动自然就不会很好的重复。

通过“ABC模型”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觉察到自己的状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想一个最想养成的习惯,并分析该习惯动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前提条件也许不是一个,请把想到的都写出来)。

如果该习惯养成了,即行动产生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这个结果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比如如果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运动,我可能没有时间追剧了;同时因为吃的少,我可能没有能量去学习了,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是什么在阻碍自己)

A1: 去年的时候为了练习写作,刚开始还建了一个群来相互鼓励(前提条件),持续坚持了30天左右(行动),后来就放弃了(结果)。

今年练习写作,先对写作赋予了一项重大意义(奖励一次旅游),提升文案技能是一次对生命的重生,对每一周持持完成日更奖励自己去咖啡厅喝杯咖啡。写作习惯反而养成了。

A2: 今后不管我要做什么,先对这件事情赋予了一项重大意义,反而每天写作的这个习惯就养成了。

修改后的A1和A2:

一阶段·片段三| 升级打怪_第1张图片
朋友周周在得到专栏的笔记模版

想养成一个践行概念的好习惯:

(前提条件)有一天在一个小组学习的群里看到这个模版(如上图),眼前一亮,因为一直想把学到的每个概念研究透,以便在平时生活与工作中得到践行。有这样的模版:一是方便检索,二是重复回顾复习。

(最后结果)标准化的模版,是自我成长的好帮手,今天就开始用起来,让自己不断地精进。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过去几个月我写得到专栏笔记,是在锤子便签上写的,不过写得没有像上面模版那样的有条理性,可能实用性并不大。

有了标准化作业流程,会更有计划性的去践行。

【A2】今后如何应用?

一天掌握一个概念。

改变的原因:

1. 新的知识点不能与旧的知识点不能建立有效的链接。

2. 之前记的笔记没有条理性。

行动计划:

1. 每天建立一个模型。

2. 把建立的模型当天讲给他人听。

3. 每天早上写反思日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阶段·片段三| 升级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