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BI数据管理的思维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不理解,BI数据管理和我们人生有什么关系?风牛马不相及嘛。
乍一看是这样,但不要着急,听我下面慢慢解释,其实道理很简单,只需要耐心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同理性。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BI: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务智能,它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用来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快速准确地提供报表并提出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这是百度百科提供的标准解释,可能很多非业内小伙伴还是觉得解释太抽象了,不好理解,那么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紧扣本文要表达的思想,把BI进行一个通俗化讲解。
大家回忆一下,去营业厅办业务的经历。比如你想去开一个新号,一般流程就是你先选择一个号码,告诉前台营业员,然后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刷身份证验证实名制,然后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套餐,缴纳费用,营业员将SIM卡交给你并插入手机激活,最终开户完毕。
表面上看似很简单流程,其实在你操作的每一步细节中,运营商后台都生成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就是为了描述上面你发生的一系列行为。你可能会想,哇,不是吧,我就是开个号而已,哪来那么多数据产生呢?
嗯,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开户操作都产生了哪些你感受不到的数据。
首先你选择号码,会产生一个号码被人征用的行为,这时后台数据库会把这个号码锁定,记录号码状态,表示此号被征用了,别人不许再选择。然后系统将号码对应的状态,归属哪个城市,归属哪个区域,归属哪个营业厅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 这就是你产生的第一组数据。
然后你通知营业员,已选择号码,请求开户。 营业员会让你填写基本信息,并验证身份证。这时候,你的名字,性别,年龄,国籍,出生日期,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联系住址,家庭地址,联系电话,VIP信息,职业,学历,爱好,办公电话,单位名称,单位地址,邮箱,信用度,客户等级,创建日期等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这是你产生的第二组数据。
然后你选择了套餐,这时后台会写入你的用户信息:作为运营商用户的唯一标志序列号,套餐名称,品牌,使用网络,付费账号,号码信息,鉴权方式,用户密码,用户状态,使用了哪些服务功能(比如,短信,来电显示,彩铃,彩信,呼叫转移,来电提醒等等),使用哪些产品优惠(如,赠送500兆流量,赠送300分钟通话,赠送100条短信等等),使用哪些资费(如 协议款每月最低消费20元,每月返还10元等等),还有你的操作员,办理营业厅,办理方式等等,这是你产生的第三组数据
然后你缴纳费用,这时后台会写入你的账户信息,账户状态,付费类型(现金,刷卡,托收等等),信用度控制方式,发票号码,发票类型,余额通知值,状态,缴费时间,缴费金额等等,这是你产生的第四组数据
然后你将SIM卡插入手机并激活,这时后台会写入你的SIM卡号,IMSI号,手机类型,手机品牌,手机IMEI号,手机网络制式等等信息,这是你产生的第五组数据
看看,只是你的一个简单的开户操作都已经产生了五组数据,更别说你平时上网,通话,发信息这些行为一系列细节信息都会详细记录在数据库后台,而且会产生更大量的,种类各异的数据。
你会想,这么多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怎么才能整合利用,并产生价值呢? 这就回到了我们的正题, BI数据管理。
BI 处理这些数据的重要思路就是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主题分类,将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的业务归纳到同一个主题域中,理出一个头绪。 这里只做简单介绍,不做深入探讨,目的是让大家对BI数据管理的思维有个概念。如我们可以将所有后台所有数据划分几个主题域:清单业务,市场业务,数据业务,产品订购,三户模型(客户,用户,账户),集团业务。 每个主题域还可以往下再细分主题域,如市场业务可以再分为:4G业务,手机终端业务,新客户发展业务等等。
通过划分这些主题域,我们就像从一团乱麻中找到了线头,理清了思路就更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挖掘出大数据背后隐藏的客户行为规律,这些规律就能更好优化企业日常资源分配,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上面废话了一大堆就是为了引出BI数据管理的思维,若将此思维用于我们的人生,将是如何的?
如果我问你,你今天一天都有哪些行为?
你肯定会类似这样的回答我:早晨起来吃饭,看新闻,坐地铁上班,开会听领导部署工作,然后与同事交流开展工作,中午吃饭,打球运动,午休,下午继续处理工作,坐地铁下班,回家吃饭,看电视,刷手机,看书,睡觉。
假如你的想法和上面逻辑类似,你有没有发现你所回忆的过程就是流水账?,是不是有点像去营业厅开户的想法一样,不就是这些事情嘛,还能有什么信息? 刚刚我们也解释了,你去营业厅开户这个简单行为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你时时刻刻在产生大量的信息,那么你一天的行为也不会像你描述的那样简单。其实你如果认真细究一下今天做的每一件事的细节,会发现,你的大脑后台真的存有好多信息量呀!
比如早晨起床是几点,看到天气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会不会下雨,要不要带伞,早餐是吃谷物还是蛋白质,上班是坐地铁还是开车,路上要花费多少时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能会堵车, 到公司后想到今天一天的工作安排是什么,需要做那几件事情,开会中领导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现什么矛盾,大家各自观点是什么,最后如何达成一致, 我跟同事或客户沟通了那些事情,通过什么方式沟通的, 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我工作中想到了哪些新方法,如何使用这个方法,是否提高了效率,如何安排事务优先级的,造成了怎样的结果,今天看见什么好事,听见什么坏话,我出现了什么反应和情绪,我今天怎么安排的运动,运动时间是多少,有什么感觉,我今天都吃了什么,什么食物健康什么食物不健康,油大还是油小,吃咸还是吃淡等等。
看见了吗,其实人行为本身就是不停产生数据,大脑后台每天都在记录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都是杂乱无章的,有点类似我们上面介绍的营业厅开号码时候后台产生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怎么利用? 只靠大脑记能记得下来所有细节吗?就算你能记住一天的,你能记住一周,一月,一年的吗?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BI数据管理的思维来记录这些数据,下面我会介绍具体的记录方法。(方法思路灵感来自于成甲《好好学习》这本书,非常感谢本书的作者)
二、如何记录个人数据
首先要明确我们记录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归纳自身日常行为的规律,通过规律判定我们哪些行为提供了优势,哪些行为造成了劣势,并思考通过干扰哪些因素可以扩大优势,降低劣势。从而优化我们的人生。
很多人不愿意记日记,就是因为记了一堆流水账,自己回顾起来也没意思,太乱,似乎也没产生什么价值。现在我们清楚了BI数据管理的思维,就应该思考生活中哪些数据才是真正被值得记录的,以及通过什么方法去记录这些毫无规律的数据。
从去营业厅开号码的例子可以看出,人的一般思维是只记录事件的结果,比如我选了号了,我选了套餐了,我缴了费了,我拿到卡了。 而BI数据管理思维是记录过程:比如上面所述记录的一系列详细周密的过程信息。 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我们要尝试记录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更进一步讲就是要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为什么要记录这么内容? 因为任何一件事的发展,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累加作用,我们当时思考不周全,除了自己对问题理解不透彻以外,可能自己当时的情绪状况,周边环境给的压力都会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所以要复盘自己当初的决策,就不能仅仅记录事情的结论,要记录更多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
根据BI数据管理的思维,我把人日常行为数据进行了主题域的分类,这样记录便于日后的归纳总结和数据挖掘。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主题域。
我归纳的主题域:
a.成功事件:记录今天最令我满意的2件事,记录一切细节,包括事件的起因,思考过程,外部条件是怎么样的,你产生哪些情绪,使用哪些方法管理你的情绪,做出怎样决策,什么人干预了你的决策,采取什么行动,最后到产生怎么样的效果。这样说可能比较乱,归纳下来,大家可以结合这6个因素来描述一件事情:自我动机(情绪),自我行为,他人动机(情绪),他人行为,外部人为(事件之外人)干扰,外部环境(客观自然条件)干扰。
举个例子:今早客户发来一封邮件质疑我开发的一张报表数据存在缺陷(他人行为),我经过分析核对后发现数据根本问题是由客户提供的口径算法不严谨造成,问题并不在我这里,我本想直接回复邮件将责任转移,但我先静下来想了想,目前数据确实存在问题,可能影响到一些列考核指标,推卸责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自我动机)。于是我回复邮件先将问题原因描述清楚,然后告知客户我愿意一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客户那边也给于配合并提供口径优化建议(自我行为),客户马上提供了新口径过来,但我发现新口径同样存在缺陷,于是我主动打电话把我发现的缺陷跟客户说明(自我行为),由于客户当时心里比较着急,手里事情也多,一时情绪高涨(他人情绪),一直否认新算法不存在问题(他人行为)。至此我为这件事已经花费较多额外时间,何况我手上还有其他客户紧急的事情要做(外部条件),也有点生气,心想你要是这么坚定就按你的来,错了也不关我事(自我情绪)。但是我马上想到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认真,做对,我这样思考又是偏离了解决问题的轨道,于是我运用情绪管理的方法让自己平静下来(自我情绪),把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上,我决定用数据说话(自我行为),于是我把客户的口径自己调整优化,整理出更合理正确的数据,再用客户原先一直坚持的口径整理出一份数据,并附上自己的对比结果和建议发给客户(自我行为),结果不出意外,客户看完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发来了感谢信(他人情绪),并肯定了我这份工作量(他人行为),不但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还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b.失败事件:记录今天最令我后悔的2件事,方法同上。
c.主动与被动事件:记录我今天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的2件事,出于什么动机,并描述做完后产生了什么结果或现象
d.人际关系:记录我今天帮助了哪些人,出于什么动机帮助的。 我拒绝帮助哪些人,出于什么动机拒绝的。我今天发现了哪些人的优点,是什么?(评判这些优点先关注自己有没有受到情绪支配,够不够客观)
e.饮食和运动:记录今天吃的哪些具体食物,区别出等级(健康,比较健康,不健康),运动方式是什么,运动时间多久,运动距离多远。
f.每日箴言:不管从哪里看见或听见一句令我感悟的话,把它记录下来。
其实这样记录日记的思路就是,把你一天的经历和感受划分成若干个你所关注的领域,这样记录不但避免了流水账,还更加清晰多维度的辨别出我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在哪。
三、如何挖掘有价值的数据
上面提到了怎么清晰有效的记录个人数据,有了数据我们就要学习怎么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知识,进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回顾历史产生的数据信息,我们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有哪些成功的自我动机和自我行为?有哪些失败的自我动机和自我行为?有没有规律?
b.我发生行为前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c.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考虑事情,各个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每过一周,就回顾一下自己的日记,并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挖掘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归纳,启发,联想调用自己目前所有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这就是把BI数据管理运用到生活的思维。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这个道理。
四、通过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实践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当你不断反思自己创造的行为数据,并将反思结果作用于新产生的行为数据时,这种持续的迭代会让你的认知快速提升。为什么很多人总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他们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但不去记录自己行为,不去挖掘自己行为,所以他们永远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如何与自己的人生匹配。最后我建议:将挖虐出的规律归纳为自己人生的100个基本,每日进行对标管理,每做一件事就对照一遍,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人生将得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