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时便久闻村上春树之名,今天却是我第一次阅读村上的文章。当他跑步时他谈些什么,作者30岁时关了营业的店铺,然后全力以赴小说生涯,33岁开始跑步,坚持一年一次全程马拉松,后期还转向了铁人三项的比赛。(诚然他的选择和成就让我咂舌,但更多是关于选择的启迪)
从店铺老板到小说家
村上在成为一名小说家之前,和妻子经营着一家餐饮服务类型的店铺。一个小铺,两个人,晚上12点打烊后整理清扫,算账查货,接近黎明方能歇息。收支盈余并有回头顾客,这样的生活简单而自足,我相信开个小铺在现在成为很多上班族作为摆脱工作向往自由的一种潜在渴望。
尚未毕业的我内心深处也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在一个不是那么拥挤的小镇,和另一半一起开个小店,可以是咖啡店,书店,手工布艺店,足够安静,足够悠闲,不用为了生活过多地奔波。
理想的生活毕竟忽略了很多现实性因素,村上和妻子的小店生活就象征了千奇百怪的人物,象征了一个独处派所面临的外界冲击,象征了他劳作晚睡抽烟的生活模式。
诚然每种生活形态并无优劣之分,毕竟每个人的选择和侧重点都大相径庭。而村上豪迈地关掉盈利有于的店铺,选择写小说,不得不说是令人敬佩的冒险精神。
而他的冒险精神其实是有其底气的。如他所言,写小说是需要天赋的,没有内在的天赋,即使外在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也很难达到一个较高境界。村上看完养乐多燕子队的比赛,决心一道“对啦,写篇小说试试”,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地从天空飘然落下,他明白无误地接受了它。
就是这一明白无误,村上尝试了第一篇小说《且听风吟》并投了群像杂志,就在他将稿子一事抛却脑后的时候,收到了作品获得新人奖的通知。
我们的人生真的就是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决定而堆砌起来,永远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微小的想法,或许在它掠过脑际的一瞬间,背后蕴藏着惊人的能量。
所以当我脑海闪过一个念头,或者多次纠结于一个选择时,我的决定就是——迈开脚步去尝试吧,永远不知道有什么惊喜在等着自己。
从小说家到长跑者
村上选择写小说的第三个年头,他开始意识到了运动量对他保持体形的重要性。
也就是33岁那年,他开始将跑步作为自己每天固定的锻炼方式。刚开始时跑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就气喘吁吁,日复一日地跑下来之后,能够每天完成一小时10公里的运动量。
可是话说回来,村上能坚持跑到现在接近三十年几乎每日不断的长跑,真的是靠意志?
我们太多人把能否成功坚持一个习惯归因于意志力的坚定与否,意志固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其中起主导性的还是“兴趣”。
就像村上说的,他会选择跑步,并且跑了长期以后还能坚持,大部分原因在于跑步让他觉得不是那么糟糕,“还不错,下次可以继续跑”。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让他没有舍弃跑步。
我也是一个跑步爱好者,但却不是长跑者,前者注重的是思想,后者付诸的是行动。我感觉自己最自豪的部分也仅止,跟周围同学相比,我确实在坚持晚跑5公里,哪怕最糟糕的时候是两星期才跑一次。
但我忽视了在跑步这件事,我们只应该跟自己对比,我们要超越的对象也只是自己。
阻碍我们坚持跑步的内因或许是“天气太热了,跑完又要一身大汗”,或许是“好累啊,不想动”,或许是“这么好的时光还不入睡个懒觉或者看个剧”……村上说这些都是每一个跑者的正常反应,即使奥运会长跑选手濑古君也说:“那还用问!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所以,在内心抵制跑步这件事上,大家都是一样的。
你是何种人,选择何种生活
村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虽然他也是一个非凡的小说家和长跑者。他的身份是读者和外界赋予他的,而他现在的成就和生活则是他自己选择的。
他的选择里离不开兴趣和天赋作为底气支撑,至少当他决定放弃店铺老板的身份转而进军小说家的时候,他就已经回归了属于自己的原始状态。
如他所言:“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的人,有必要在某个节点回归原始状态”。
那么,在最后,我觉得生活所有的选择在冥冥之中都是关于“自我与非自我”的抉择,我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