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飞翔--老鹰诗集《飞翔》读后

赵希斌

赵希斌,八十年代毕业于哈工大,在校期间和同学办诗社并发表作品。诗作在《诗刊》、《星星诗刊》、《神剑》以及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百多首(组),多组诗作在诗刊、星星诗刊、神剑等重点栏目推介发表并配发评论,后专注科学诗创研,在神剑、诗刊和星星诗刊发表科学诗十多首(组)。

诗意的飞翔--老鹰诗集《飞翔》读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对老鹰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两个生日叠加,双喜临门。一个是物质层面的生身之日,一个是精神层面,第一本书问世,今天召开这个研讨会,这本书算正式问世,所以首先向老鹰致以由衷、热烈的祝贺。

《飞翔》这本书,书名令人眼前一亮,它浓缩了写诗的状态、写诗的过程,写诗就是一个人和自己对话、和世界对话的心灵飞翔的过程。我在看这本书的状态也是随意、散淡、自由的过程,书置于案头,晚上临睡或早晨醒来,随便翻到哪一页就屏息凝神,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决不刻意,在自己“空杯”的状态,让诗意自然流淌、灌注,此时,我能感觉到作者的心跳、呼吸,自然进入到审美的境界。

感谢老鹰这本诗集给了我许多充实、轻盈、美好的夜晚和希望、温馨的早晨。

纵观整部诗集,总的感觉是作品接地气、大气、思辨性较强,读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共振,让人产生很好的审美期待。诗集整体上分“飞翔的故土”、“飞翔的词语”、“飞翔的时光”三辑,安排布局合理、得当。

第一辑说得是“根”的故事,这本诗集的根,故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拨动了作者年轻的心弦,那是童年的梦想萌芽、抽枝展叶的地方,哪怕经历多少坎坷、磨难,但只有故土的一切才是我们的情商和心智走向成熟的“助推器”,所以这一辑可说是整部诗集的“基石”,在这一辑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作品我都喜欢。除了“我是鹰”这篇旗帜性的作品之外,我尤其喜欢“写给桃花”、“三月桃花开”、“桃花住在乡下”、“远古的桃花”、“麦子”、“走过麦田”等篇什,这里面有浓浓的乡恋情结、感恩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第二辑,作者在扎根故土的基础上,诗思开始展翅飞翔,就诗歌而言,就是词语的飞翔。所以这一辑里更多融入了作者对艺术深层次的思考,形而上的东西更多一些,和第一辑相比就多了诗歌的空灵之气。写诗的人,把自己的感情、对生活、生命的体悟和思考诉诸于文字,这些文字就是有生命、有体温的“精灵”,这一辑,我喜欢“戈壁胡杨”、“今夜,没有诗歌”、“春天,再一次想到海子”、“酒吧”、“求佛”、“龙门石窟”、“白马寺”、“邙山”、“旗袍”等篇什,读这一辑有更多的审美享受。

第三辑“飞翔的时光”,诗意走进历史、走进历史不同的节点上那些标志性的人物,体会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尊重以及可贵的批判精神。温故而知新,今天的“我们”不是凭空而生,带着历史丰厚土壤里的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早已打上了“西施”、“王昭君”、“貂蝉”、“勾践”、“孔明”、“杨修”们的烙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回顾和剖析,是为了更清楚地看清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才能清醒地活着、富足地活着、情趣地活着,才能活出我们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精彩。

这一辑里的作品我基本都喜欢,作品的底气、大气、哲思、境界等诸多元素在这一辑里有了较为综合的彰显,所以作品读来气韵生动,诗味浓厚,有许多古典诗词的意象和境界。这一辑我特别喜欢“小乔”,短短11行,诗句简单而丰润,意象孤绝而整饬,尤其是:

手中的酒杯/未曾摔下/心早已碎成千片万片……

思念是/一碗残缺的月牙/挂在东吴的城门

体现出作者炼字、炼意和炼意的功力。

我赞同这句话,“诗到语言为止”。语言是一个诗人终生的对手、敌人和朋友,不管你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在“诗”的面前必须剔除芜杂、枝蔓,让诗意闪光的句子不是奇崛、深奥难懂的句子,而是最平实不过的句子,让语言回到语言本身的魅力,应该是所有诗人一生的追求。

我想说老鹰的诗歌在语言上还有一些“枝蔓”的不足,在遣词造句上有些拖沓,想法构思很好,但最终落实到语言上,就有些“枝枝蔓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流畅和诗意架构的硬朗。从技巧上而言,语言能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层次最好,这是许多诗人(包括我)共同的不足之处。

瑕不掩瑜。老鹰在这第一部诗集里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和努力,成效明显。祝向英女士在诗歌创作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4年4月20日晨急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意的飞翔--老鹰诗集《飞翔》读后)